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02 03:36:02 阅读:

本篇文章3054字,读完约8分钟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中国纪录片呈现出新的面貌。随着时代精神的高涨、社会思潮的变化和视频传播技术的发展,一批视野开阔、文化素养高、艺术水准高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绘制出一幅图像与时代交织的艺术画面,为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近两年来,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如《改革到底》、《国宝若能言》、《二十二》、《四泉》、《味界》等层出不穷,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在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现在,面对未来的新征程,纪录片人应该继续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树立更加主流的传播意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拓展全球合作的空厅。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纪录片《风味世界》海报。个人资料图片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凝聚作品的社会文化价值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关注现实生活、传达时代声音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是纪录片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的基础。国内纪录片秉承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紧密跟踪国家的发展,提供关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具体、生动和多样的记录,描绘时代的潮流。世纪之交,以《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为代表的政治纪录片敏锐把握时代思潮,通过宏大叙事和历史视野切入重大命题,引领时代,滋养人心。近年来,《改革到底》、《大国外交》、《法治中国》、《百年中国梦》、《劳动成就中国梦》等影响广泛的电视政论纷纷登台,以视听方式解读和传播宏观政策和价值观。《创新中国》、《大国与重型武器》等科教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特别是跨越式发展中,在与创新发展相关的形势下,个体人物面临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以及汇聚智慧和力量带来的国力的全面提升,构成了一个关于创新与发展的吸引人的完整叙事。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一直深受观众喜爱。这些作品不仅传播了特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回应了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状况的现实关切,并通过唤起社会文化自信来展示其实用价值。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长江物语》和《望长城》就凝聚了中国在巨大变革中的社会文化共识。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越来越繁荣,一批文化题材创作主动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积极回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从冰冷的文物中发掘文化价值,在纪录片创作博物馆推动观众参与的文化领域创造深度融合的局面。《我修故宫文物》聚焦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的工匠,通过贴近生活的拍摄呈现他们的工匠精神和生活态度。这些优秀的作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年轻观众的心灵,成功地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转化为观众的情感认同。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也体现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中。创作者通过具有质感的纪录片段落和贴近观众日常生活的主题,展示了中国人在特定生活语境中的奋斗历程、情感世界和人性温暖。20世纪90年代以来,康建宁、施正荣等创作者发起的新唱片运动,以及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间空”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节目,都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近几年出现的纪录片栏目《编年史》、改版的《人民故事》、系列纪录片《传家宝》、《舌尖上的中国》,都以人与社会为主题,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完成了对中国动人形象的构建。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个人资料图片

创新艺术传播方式,推动纪录片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纪录片在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上进行了开拓和创新,推动纪录片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学形式,从而在许多方面扩大了真实故事对社会的影响。这种坚持诚信和创新的做法首先体现在沟通模式的多样化和主流化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纪录片主要通过电影和电影传播,形成了新闻纪录片、科教纪录片等相对稳定的形式。改革开放后,电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纪录片凭借这个平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长江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在一代人的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形象记忆;90年代,以社会纪实题材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进入黄金时代;21世纪以来,随着央视科教频道和唱片频道的开播,以《发现》为代表的纪录片栏目收视率稳步上升,对观众产生了持久的吸引力。大屏幕和互联网为纪录片的主流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2010年后,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观影市场蛋糕的扩大,纪录片的影院播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2015年票房过千万的《喜马拉雅阶梯》到2017年票房过亿的《二十二》,纪录片不断给业界带来惊喜。这两年,比较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比如《少年》《百年是否漫长》?《长命百岁》《四春》等进入商业影院,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展示了纪录片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5g技术的成熟,一批成熟的从业者加入互联网平台,凭借大数据和便捷的沟通渠道优势,搭建起纪录片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桥梁。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纪录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学形式,这离不开艺术水准和影像质量的提升。许多创作者跳出了画面粗糙、叙事缓慢的刻板印象,采用了戏剧叙事和高科技手段,大大增加了纪录片在外观上的吸引力。例如,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真实再现和场景还原的手段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叙事功能。2006年制作的圆明园,由演员翻拍,三分之一的内容由数字中间胶片技术制作,代表了当年真实翻拍技术的高水平。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创新使传统题材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如《水果传》和《本草纲目》选择了更为碎片化的结构,探索了更具戏剧性张力的独特视角。壮观的图像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比如《中国航空摄影》从高空拍摄的角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味世界》也运用了创造性的拍摄手段,对日常美食进行了不寻常的展示,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听体验。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纪录片《二十二》海报。个人资料图片

我们将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为全球纪录片影像的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

建国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纪录片积极与世界进行对话,不仅引进了先进的制作经验和理念,还努力走出国门,向世界生动地讲述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用中国的力量为全球纪录片事业做出贡献。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纪录片产业吸收创意营养,首先是通过人员交流实现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荷兰导演埃文斯(Evans)就来到中国,通过赠送装备的方式,帮助中国共产党组建了第一支新闻纪实电影团队延安电影集团。改革开放后,埃文斯再次来到中国拍摄和交流,这给长镜头、声音与言语的关系等带来了新的思考。世界一流的纪录片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于1997年来到中国,展示他的代表作品,并与400多名从业者进行讨论,这促进了观察纪录片概念的传播。进入新世纪,中国影视产业发展迅速,优秀海外创作者参与中国纪录片制作已成为常态;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中外交流提供了高水平、全方位的平台。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人员交流间接推动了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而合作拍摄则为中国与世界纪录片产业的互动提供了更直接的渠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中国和日本nhk联合制作的《丝绸之路》和《望长城》,是中国纪录片创作和发展的里程碑。2005年,央视与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合作拍摄《新西兰之旅》。双方就主题和内容达成一致后,新党将完成拍摄、剪辑等制作环节。这种方式已经超越了具体的创作手法和风格,通过国际合作体现了中国机构更广阔的产业布局。近年来,许多中国媒体机构积极开展海外高质量纪录片的投资和发行,为中国贡献力量,为纪录片的创作、发行和播出提供中国视角,使中国纪录片在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茁壮成长,稳步前进。

[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光明日报(2019年6月12日,第15版)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中国纪录片:更真实 更主流 更国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