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中国科普电影日渐式微 2012年能否出产本土大片

[陇文化]中国科普电影日渐式微 2012年能否出产本土大片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03 15:28:02 阅读:

本篇文章1304字,读完约3分钟

(徐小庆)2012年能否成为中国“科普年”?国产科普大片能崛起吗?这是文化科学界相当一部分热心人士所关心的话题。

2012年新年,蕴含先进科技的中国科普电影《重返二叠纪》和《极光》先后在上海科技馆和上海广播电视纪录片频道亮相。前者采用了目前国内4d特效领域的尖端技术,而后者的美图并没有输给海外的“发现频道”,让很多科普爱好者“胃口”大开。

近年来,中国科普电影逐渐衰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中国电影年产量已经超过500部,但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进入商业影院,电影行业创作的科普电影屈指可数。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科普电影的原创实力还在坚守自己的领域,开辟一个热点。在中国科协、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的支持下。,2009年,上海启动了制作《中国珍稀物种》纪录片的系统工程。前两部作品《中国大鲵》、《扬子鳄》,在国内获奖无数,也获得了西方自然科学界和科普影像专业人士的认可。在过去的2011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真实媒体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鸟类科学研究团队合作,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濒危物种、享有“鸟中熊猫”、“东方之鸟”美誉的极光乌鸦。此外,“岩羊”和“文昌鱼”也在生产中。

[陇文化]中国科普电影日渐式微 2012年能否出产本土大片

据鸟类研究专家王天厚教授介绍,由于生活环境仅限于芦苇,全国只有几千只极光雀,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沿海芦苇带。这种鸟只有18厘米左右,极难发现和观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左右,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茫茫。纪录片的拍摄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长期从事科教片制作的《极光》导演向贤耀表示,揭开濒危物种之谜的摄影师必须克服高温、严寒等恶劣自然条件,也要挑战泥浆、水下等陌生环境。拍摄的第一原则是尽量接近动物,不破坏动物的原始状态,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通过对大鲵、震旦乌鸦、岩羊等珍稀物种的拍摄,我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科普摄像设备的专业改装技术还远远落后于欧美。

"中国科普呼唤本土大片的诞生."Real Media Company总经理应认为,中国有很多勇于投身科普事业的摄影师和制作人,但在关键资金投入、技术条件、表现手法、信心和耐心等方面仍然供不应求。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分析说,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各大科技馆播放的科普电影很少是本地制作的。不仅原来的科教电影制片厂沉寂多年,就连一些知名的科普制作商,包括3d、4d特效厂商,也依然停留在低成本、低质量的制作周期,他们的产品也不是商业化的大屏。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科普的社会团体“科学松鼠会”从2008年10月开始开展了一系列观影活动,并形成了品牌。到目前为止,它已经举行了20多场会议,平均每场会议约有300名与会者。他们既是科学爱好者,又是电影迷。

科学松鼠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观片会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进口的科普片和自然纪录片,这也说明了国内科普片数量的不足。负责人也承认,在近期阶段,中国国产科普片要想马上触及宇宙探索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困难,先涉足自然纪录片可能是更好的起点。

2011年,当雅克·贝汉执导的自然纪录片《海洋》在中国上映时,很难买到票。据相关预测分析,中国的科普电影市场潜力巨大,“观众不仅感兴趣,而且有品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观众对本土科普电影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

标题:[陇文化]中国科普电影日渐式微 2012年能否出产本土大片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