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专家:丝绸之路有3条 汉朝兴盛唐朝衰落
本篇文章6039字,读完约15分钟
丝绸之路的完整地图
张謇的西域路线图
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代海图
丹丹乌力克出土的川寺公主彩绘盘
兆丰
编辑
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曾七次来到中国)于1877年提出的。此后各种作品层出不穷,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如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事实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条畅通的道路,而是一条通道或一条交流带。这条通道是连接欧亚大陆东部与中国,西部与欧洲的运输带。丝绸之路的路线、兴衰、货物交换、功能和影响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也是我们今天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历史资源。
丝绸之路上有多少条路线?
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穿越亚洲腹地,由干旱沙漠、戈壁和高原绿洲相连的欧亚陆路(后称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中间是分开的路。比如从Xi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在新疆分为南、中、北三条路,其中两条路汇合到喀什,然后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通过中亚的两个流域,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到达伊朗高原,然后到达地中海沿岸。事实上,这条路线在中国古书《隋书与裴举传》中已有记载。虽然不一样,但一般都差不多。
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人,可以算是法国汉学家沙莎。1903年,他在《西突厥斯坦史料》一书中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1968年,日本的三井隆美出版了《探索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陈艳是第一个关注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1980年他正式提出,之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包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阿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中国、韩国、日本。
关于草原丝绸之路的提议,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西方学者多称之为草原之路,其实是天然的草原通道。因为在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北亚覆盖着寒冷的苔原和亚寒带的针叶林,中亚有高山和戈壁沙漠,只有在北纬40℃-5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这一带恰好是草原带,西接中亚东欧,南跨阿勒泰山接新疆,东南通中国中原。
阅读扩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丝绸之路的五次考察
至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项目:对话之路。这是自1988年以来历时10年的大型学术活动,共进行了5次考察:1990年Xi至喀什的沙漠丝绸之路、1990-1991年威尼斯至大阪的海上丝绸之路、1991年中亚草原丝绸之路、1992年蒙古游牧丝绸之路、1995年尼泊尔佛教丝绸之路。除了佛教是亚洲国家间的一条短通道外,其余是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中亚草原丝绸之路、蒙古游牧丝绸之路只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一条)。
中国有多少条丝绸之路?
关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中国学者许在《考古所见的中国丝绸之路》一文中提到了四条。一、汉唐(长安、洛阳)经河西走廊到西域路,西域路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因为它穿过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亚的几个沙漠地区;二是中国北方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川滇藏西南丝绸之路;第四条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欧亚东西文化交流通道来看,公认的丝绸之路路线有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三条。真正完整地描述三条丝绸之路的学者是中外交流史上著名的专家黄。1991年,他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展厅绘制了一幅完整的网络风格的丝绸之路地图。这张地图在他编辑的《中国丝绸通史》中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讨论过。
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到西藏,经过尼泊尔到印度,或者经过大理到缅甸。但之后可以分为两条路,一条路可以北达中亚,融入沙漠丝绸之路,一条路可以南接海上丝绸之路。
阅读扩展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阿拉伯海上航行技术,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海洋知识的积累。同时,人们对海洋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航海工具的创新,特别是指南针和地图绘制的应用,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更加顺畅。
最早的丝绸之路是哪条路线?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丝绸之路是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目前,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草原丝绸之路为主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初期,以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为主的战国汉唐时期,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的宋元明时期。
早在5000年前,世界古代文明格局就已经形成。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弥诺斯-迈锡尼文明则在欧洲。但是人们对这个时期的草原几乎一无所知。当整个世界进入青铜时代,这些文明地区相对集中,中间是文明的过渡地带,文明之间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就是依靠游牧民族。
于是,人们开始了解辽阔的草原民族。从东到西,它们的活动区域就在欧亚大草原之上。
尽管草原丝绸之路的许多贸易细节尚不清楚,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在希腊文献中读到很多关于丝绸的记载。维吉尔在《田园诗歌》中写道:居鲁士从他们的树叶中收集非常精细的羊毛。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历史》一书中生动地描述了赛勒斯人和树叶上的白毛,这些白毛是通过向树上喷水来清洗的,并用它们来完成纺织过程。直到公元2世纪,人们才知道丝绸来自一种叫蚕的昆虫,但他在《希腊记录》中对蚕的描述与蜘蛛相似。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为什么汉代兴盛,唐代衰落?
两千多年前,东西方发生了两件大事,对丝绸之路沙漠线的形成影响很大。西边是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崛起,东边是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征服并统治了整个希腊。然后,他开始了对东方的战争,歼灭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军队,占领了印度大部分地区。但是亚历山大死后,曾经被他占领的土地被他的部分成了几个国家。
从汉武帝开始,东方的汉朝国力逐渐强盛。一方面与匈奴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又联合其他部落围攻匈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但张骞一离开西域就被匈奴囚禁,数年后逃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又去了西域。这一次,张骞带着大使、士兵等300余人,携带牛羊一万只,金币和帛数千万,从长安出发。到了乌孙(今新疆)后,又派大使、副使到大湾、康居、大岳、大夏等国(大湾相当于费尔干纳,康居相当于撒马尔罕,大岳也在中亚,大夏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样,基本形成了一条在沙漠戈壁中行走、绿洲相连的丝绸之路。
通道一旦形成,大家就开始使用。大使、商人、僧侣等。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或部落开始沿着这条通道行走。国家领导的军队也开始管理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比如汉朝在西北修筑军事屯田,一路修长城到敦煌。但唐朝的疆域更广,四都保护院的设立和口岸的运作都在尽力保护和经营丝绸之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阿拉伯崛起,特别是高仙芝一战后,唐朝放弃丝绸之路的运营,中亚落入伊斯兰教手中,沙漠绿洲的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为什么南海大量沉船携带的是瓷器而不是丝绸?
中唐以来,中国西部逐渐分裂成几个势力范围,中原朝廷无力控制丝绸之路。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和沿海港口的成熟,东南地区的海上贸易变得非常活跃。唐宪庆六年(661年),广州设贸易部,广州成为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因为广州港挤满了外商,所以在广州设立了番坊,供外商入住。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从海上购买中国丝绸,也从世界各地带来货物。从晚唐到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可以从南海的大量沉船中看出。1998年,属于唐末五代初的黑石海难,在印尼贝林通岛附近海域浮出水面,中国瓷器6.7万余件。2003年,在印尼爪哇岛附近海域,再次发现了属于五代的景立文沉船,其中有数以万计的浙江越窑瓷器。此外,在中国海域还发现了大量南宋沉船,如南宋初年的南海一号、南宋中期的华光一号礁等。虽然这些沉船上没有发现丝绸,但不代表当时没有丝绸。由于隋唐时期海上通道运输的大宗货物主要是丝绸,宋元时期瓷器出口逐渐成为主要货物,人们也称之为海上陶瓷之路。
北欧海盗时期,中国丝绸在瑞典废墟中被发现
不可否认,丝绸在沙漠丝绸之路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发现最早的丝织品是战国时期的挂毯和刺绣,出土于阿勒泰山北侧的巴泽雷克和乌鲁木齐附近的阿拉沟,表明早期沙漠与草原的联系。
汉唐之间的丝绸大多来自甘肃和新疆。尤其在敦煌,无论是汉代的冯硕遗址,还是唐代的莫高窟宝藏,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叙利亚帕尔米拉也发现了中国丝绸,这是一个罗马遗址,与中国发现的汉锦风格相同。直到唐朝,北欧维京时期甚至在瑞典的废墟中发现了中国的丝绸,这些丝绸无疑是被运到那里的。
海上发现丝绸虽然没有实物,但有很多佐证材料。印尼的世界文化遗产雅鲁藏布江,是9世纪东南亚最大的佛教造像群,也有仿真织锦的图案,明显是唐代连珠端织锦的图案。在12、13世纪的印尼佛像中,也有大量球道图案,与宋代前后流行的球道织锦相同。
阅读扩展
丹麦遗址发现丝绸之路的毛发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侧的大罗布泊地区有一处孤独的河流墓地,在那里出土了大量距今3500年至4000年的羊毛织物。比这个时期发现更多的羊毛织物。
事实上,草原丝绸之路的西端已经能够到达更远的北欧。在丹麦的许多地方出土了大量羊毛织物。相比之下,北欧和新疆的羊毛面料有很多相似之处。
大量西方布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棉花的原产地无疑是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莫杭朱达罗遗址发现了棉布。汉晋时期,棉布通过沙漠绿洲的丝绸之路从印度北部传到中国西北部。新疆汉晋墓地基本上都出土了棉布。最著名的是尼娅遗址的蜡染棉布,有提提卡卡女神、赫拉克利乌斯等希腊艺术造型。到了唐朝,棉花已经在新疆种植,在敦煌编织。
对于棉布来说,更重要的道路是海路。宋代赵的《竹繁志》中经常提到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棉花贸易。但当时东南亚不仅有棉花贸易,还有棉纺织生产。黄道婆于元代在海南黎族学习棉纺织技术后传播到松江的故事,展示了东南亚棉纺织生产的发展。明朝黄省在《西贡书》中也提到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贡赋中有很多纺织品,大部分是棉布,如萝卜丝、红印花布、油红棉布、圆壁布、花巾、花手帕、口袋棉被、丝绸布、西洋布、扎头布等。
阅读扩展
丝绸之路的棉花:西方布料
西布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棉织品。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元朝,赵孟頫从和尚金枝那里得到了西方的布料。更有趣的是,江西十三陵也出土了西洋布。朱彝王艺璇墓出土一块用墨书书写的带有西洋布的棉布,可能是唯一有明确依据的明代进口棉布。此外,意大利人利玛窦在明末北上见明神宗时,还带来了大西洋布和格布五匹马。
丝绸不仅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货币
丝绸之路自然是一个经济和贸易渠道,通过它可以交换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所有商品。这种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丝绸之路沿线人民的生活。
事实上,丝绸在丝绸之路上不仅作为商品,而且作为货币发挥着作用。许多大宗贸易都是以丝绸为货币进行的,尤其是牛和奴婢。当时敦煌吐鲁番马的价格一般在15匹左右,小者在10匹左右,奴婢的价格有时达到40匹。
用丝绸做货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丝绸不会贬值。丝绸之路沿线,尤其是西北地区,有三种货币:波斯银币、铜币和丝绸。根据我们对吐鲁番文献的研究,在唐五代(690年左右)至天宝时期(745年左右)的55年间,银币与丝织品的汇率一直是一马兑换十便士,而铜币则从一便士兑换32便士贬值到一便士兑换46便士,贬值幅度约为30%。显然,相对而言,蚕桑对于中西双方来说都有公认的价值和较高的声誉,可以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
阅读扩展
为什么丝绸之路也被称为
翡翠路、陶瓷路、香料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贸易通道,东西方的货物都可以在这里交换。草原丝绸之路时期,青铜、玻璃、羊毛、小麦、玉石流传;当你走到沙漠路上,有很多丝绸、黄金、银器、玻璃和葡萄酒;各种布料、香料、瓷器、染料等。当我们到达海上丝绸之路时,在这里交换。
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名称,如玉路、陶瓷路、香料路,但并不全面。
带来的是丝绸和商品,带来的是民族的融合
在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友谊使者是部落之间的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无论是昭君、文成公主,还是张骞,都带着丝绸和物品,带着血脉的融合。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川丝公主。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前者是本国,蚕未知,文东有,命其作。董守密不出,严格过关,不种蚕。楚王屈萨旦,辞之,向东方求婚。指挥使臣迎接妇人,说:“中国的蚕,没有丝,可以自己抱,自己穿。”女人听到她的话,就仔细询问她的物种,并以蚕的儿子为母亲。于是蚕种传入曲沙丹(今新疆和田)。
也因为丝绸贸易,大量的商人和商队带来了民族融合。比如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商业部落粟特人,长期居住在丝绸之路沿线,在扎耶、喀什、和田、敦煌、长安、太原、大同等地形成了庞大的聚落。近几年在太原和Xi安安发现的虞弘墓和安嘉墓,都说明了粟特人在各地的传播。因为长期在国外,与其他民族通婚或交往,甚至信仰不同的宗教,也带来了民族融合。
从海上来的阿拉伯商人也是如此。他们住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尤其是广州和泉州。在广州,几十万的外商生活在晚唐,泉州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13、14世纪,叙利亚银铃飞达、威尼斯旅行家凯尔·波罗、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图塔都在游记中描述了刺桐港(泉州港的古称)的繁荣,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港口之一,甚至还回到半个城市。这些居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促进了不同宗教的传播,如摩尼教、明教、佛教、基督教等。随着宗教的传播,民族融合变得更加方便。
养蚕技术从中国传到欧洲花了四个世纪
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包括科技、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科技交流方面,自然有地理、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农业、医药、交通等方面的交流。,还有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等四大著名发明。,而丝绸之路的艺术无处不在,如音乐、舞蹈、壁画、丝绸、金银器、陶瓷、绘画等。
纺织材料的交换主要体现在羊毛、丝绸和棉花的传播上。养羊、羊毛利用和加工的技术传播得很早,可能在青铜时代就基本完成了。但是养蚕技术向西方的传播主要是在2世纪和6世纪之间。公元2至3世纪,蚕桑技术传入西北,于是有了新疆发现蚕茧和丝绸公主的故事,而公元4至5世纪,蚕桑技术传入中亚,导致了苏特锦和波斯锦的繁荣。养蚕技术于6世纪初传入小亚细亚。据特奥法(750-817)记载,在查士丁尼(483-565)统治时期,一个波斯人在拜占庭引进了蚕虫的起源,这是中国养蚕技术传入欧洲的最早记录。棉纺织生产技术最迟于唐代传入西北,元代传遍中原。
丝绸之路上的织锦融合了各种艺术风格
青海都兰出土的四件孙允珠神锦最能体现丝绸艺术的交流
这种织锦图案结合了丝绸之路上的各种因素。太阳神驾驶主题是欧洲的产物。用于驾驶的有翼神马是希腊的神话,莲珠花纹是波斯的特色。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就是弥勒菩萨的形象。华盖和莲座也是佛教艺术中的道具,而编织的汉字和编织技术显然来自中原。
可视为融合地中海、南亚、东亚三大纺织文化圈艺术风格的代表作。(赵峰是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标题:[陇文化]专家:丝绸之路有3条 汉朝兴盛唐朝衰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