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学灯记

[陇文化]学灯记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25 14:24:02 阅读:

本篇文章1348字,读完约3分钟

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没有电。因为初中入学考试,学校要求考试前要上晚自习。

晚上上课一定要有灯,因为没有蜡烛,只是逢年过节祭祖时用的奢侈品,只能求家里人用煤油灯,晚上还要在家里干活,没有灯活不下去。通常母亲在灯下缝纫,缝补衣服做饭,父亲修理白天磨损的农具,或者做一篮子妈祖。父母有无穷无尽的农活,父母如黄土地,双手粗糙,年复一年的收割富裕的日子。但孩子不知道这些,哭着要油灯,往往换来的是一顿训斥,或者只有几个晚上。生活的重担会压弯父母的脊梁,没有心情考虑孩子的要求。在大人眼里,白天不好好学习,晚上还要点灯熬油,完全是白费力气。

[陇文化]学灯记

碰了一鼻子灰,却辜负了我们。在苦日子里泡过的乡下芽子,就像一棵生长在荒山秃岭中的酸枣树。风雨过后,它学会了像成年人一样在辛酸中修饰人生。于是我们开始了自己的煤油灯。

材料选择以当地材料为基础。洗完墨水瓶做油瓶。灯芯好找的时候,就用家里的旧棉絮,小心翼翼的拧成细条。最难做的就是用灯芯把灯管包起来。没有合适的,只好用废铁片卷成铁桶,把灯芯放进去,然后把灯管固定在开了孔的瓶盖上。这样就做了一个简单的煤油灯。

灯光亮了,发光的灯光照亮了红脸,拉长了白天,在这静谧柔和的灯光下,白天活动的身心得到了抚平和熨平。在这种飘忽不定的微弱光线下,课本上的文字变得那么优美动人,明亮的读书声和阴影呈现出一种迷人的境界。

但是这种油灯,由于做工粗糙,经常会从灯管的缝隙中渗出来。火焰自上而下燃烧,光线要明亮得多,但更直接的后果是,用了一瓶煤油,不到一个晚上,墨水瓶的塑料盖就会被烧坏烧光。家里一个月的油没几天就被自己浪费了。因此,他们经常挨打。所以我抄袭了大人做的灯。家用灯的灯管是用旧自行车上的废阀做成的。优点是不漏油,火焰可以用旋转螺母调节,完美。所以,他们到处收集这种阀门。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做出了最经济的油灯。别提那种幸福。比过年拿压岁钱考第一还要开心。

[陇文化]学灯记

油灯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照明,淘气的孩子从家里带来花生和玉米,在油灯上烤着吃。一个人这么做,其他人也跟着做。自习室里,教室里堆满了阵阵烧焦的花生和玉米。老师进来的时候,大家都赶紧擦了擦嘴,闭上黑乎乎的嘴,好像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常常以所有同学的笑声结束。这种油灯烤出来的食物并不好吃,而且有很浓的煤油味,但这种生活经历往往成为人生中最清晰的记忆。

[陇文化]学灯记

还有一种粗糙原始的灯,就是蓖麻豆灯。七八颗蓖麻籽用细竹条串起来,做成一盏简单的灯。蓖麻籽比较油,可以烧十分钟,香味十足。整个教室充满了好闻的味道,不像煤油灯的刺鼻气味。

照明的日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如今城市妖娆迷离的霓虹灯把地球变成了不夜城的星球,蛊惑的灯光让人晚上睡得像倒卧一样,让人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没有父母指着广阔的空星夜,让孩子知道哪一个是银河,哪一个是牛郎和织女。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在没有黑暗作为陪衬的情况下,也让生活失去了诗意。

那盏照亮无边黑暗的豆灯,让我现在更加怀念,因为它曾经为我照亮了黑暗,不会在夜里迷失。与现代人不同,他们在白天迷失了方向。人眼黑白一体分昼夜。白人需要黑人的哺育,黑人需要白人的陪伴。昼夜是阴阳,和合,缺一不可的两极。

直到现在,我依然固执地怀念着童年夜晚温暖的光,因为它照亮了我的童年,照亮了我的来世,照亮了我的今生。

标题:[陇文化]学灯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