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05 20:48:02 阅读:

本篇文章2043字,读完约5分钟

早上,中午和晚上,村子里充满了烟雾。炊烟是乡村的象征。即使是一百年前在农村被蛰的大户人家,即使是像蚂蚁一样的仆人,也无法避免炊烟。炊烟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容易敲开记忆的大门。难怪很多长途跋涉归来的人,看到村里做饭冒出的烟,忍不住潸然泪下。炊烟是村庄的暖色,没有炊烟的村庄只觉得死气沉沉。古往今来,炊烟是人们在表达乡愁时经常借用的意象。它温暖了流浪者的记忆,纽带了他们的乡愁。我们从未想过炊烟有一天会成为一种奢望。

[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很多地方都有做腊肉的传统。不管技能上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关键环节一定和火有关。我在家乡没有吸肉的习惯。我尝过熏肉,但不喜欢,但不妨碍别人对它情有独钟。不喜欢不代表可以也不需要随意批评。

取暖是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北方有四个截然不同的季节,尤其是冬天,天寒地冻,没有火的帮助不容易生存。过去,人们主要用火盆取暖。火盆,顾名思义,是盛炭火的盆。据说原来的火盆大部分是用粘土做的,但我没见过。我见过的火盆是生铁做的,里面装满了

古意。就我记忆所及,人们一般都是用火炉取暖,火盆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它们被当作废物处理,或者留在生锈的角落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会发现火盆。当人们长途旅行回来或从医院回家时,他们总是以仪式的方式跳进火盆里驱邪。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人家的炉子大多是用土块搭的,和火炕连在一起,用锅做饭,给炕取暖。这是一个漫长的冬夜,多少睡意无法散去,何必急于入眠!他们把火点着,围着它坐下来,抽着烟。浓烈的烟味足以驱逐其他人。抽够了,就用便宜的茶润润干涩的嘴唇,随意的抚摸过去。他们自己虽然也曾在那些命运的漩涡里,但从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怒哀乐,从声音里听不到任何哀乐。农村的趣闻或老芝麻烂谷子,通过它们张开的嘴唇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记。在灶台上放几个土豆,时不时的转一转,很快就熟了,外表棕褐色,里面香脆。

[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80年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家户户逐渐有了生铁做的炉灶。铁制的炉子比土制的炉子更漂亮,热效率高得多,但许多老人仍然喜欢土制的炉子。为了过冬,每个家庭都会在八九月份买一些煤。如果天气变冷,煤炭价格就会上涨。农户买的煤一般都有渣和坨,坨是留着关键节点用的。煤渣与一定比例的粘土混合,加水和泥浆,制成煤球或抹成煤球。灰烬应该被筛掉,那些没有被穿透的将留在银行里。不要笑。生活的重担压在你的肩上。你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像火炉一样,耐火也是气候给北方人带来的福利。煤是用来做炉子的,相比之下,耐火性要经济得多。用来填充阻力的材料通常是细碎的木柴或牛羊咀嚼的碎屑。它们是农村最不缺的,也算是最好用的。黄昏时分,家家户户都在炕上煨着,炊烟袅袅升起,把村子裹在里面。耐火没那么紧,有点开裂,点着了烟。久而久之,房子就有一股烟味,或浓或淡。我觉得是真实的生活气息;挂灰会滋生在墙角和房间座椅上;油烟覆盖了墙面的颜色,感觉油腻。

[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不要担心实地工作。农妇们有时间做不同图案的包子。自己的面粉和芝麻油的质量,比如干粮,糖饼,坚果,就不好说了。用它们做的包子,眼睛是黄的,让人一看就有食欲。那些用料正宗的小笼包,尤其受到城里亲戚朋友的青睐。做馒头的时候,做面这个环节很重要,决定了作品的最终口味和印象。房间内温度不高,不恒定,必然会影响面条的制作。将面盆放在炕上,温度适宜,可以缩短制面时间,保证口感。

[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在资深农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没用的东西,连草木灰都没有,退出了康洞。年纪大的人用草木灰衬厕所,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把厕所叫做“灰圈”,用草木灰给新生的小羊洗礼。草木灰也是一种肥料,用于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追肥,效果明显。也是消毒剂,用热水冲洗、过滤、除渣后喷洒在鸡舍猪圈内,消毒效果强,无刺激和副作用。

算上九个寒冬,男人盘腿坐在火炕上,举起排九儿,女人坐在炕沿上放松。这是一年中唯一一个大家都珍惜的休闲日。早上即使没有风,外面也是极其寒冷的,但是床是暖和的,让人有充分的理由呆在床上。早餐是土豆米粉,或者鸡蛋面汤,放在炉子上的搪瓷缸里,还在蒸。讲究的人在砂锅里炖几块羊肉,放几块锁阳或者肉苁蓉,好吃又滋补。

一般情况下,补炕是主妇的事。填充物适量:少,不热,睡觉时冷,容易生病;太多,炕面温度太高,人受不了,还会烧席子被褥,甚至引起火灾。家庭主妇经验丰富,生活水平自然可以掌控。对于长时间不烧的冷炕,任何人都会加一些材料去劈柴,烧渣之类的。不看的话,容易出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北方人可以找时间体验南方不同的冬天习俗,但南方人体验火炉的乐趣和耐火性就没那么容易了。时代在变,与之对应的一切也在变。遥远的东西可以回忆,但可以还原,但只能还原场景,生命固有的温度已经不可逆转地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农村的烟火气息也是如此。

(马超和笔名鹿山,甘肃民勤县人,先后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报》、《中国审计报》、《甘肃日报》、《西风》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100余篇。(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