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珍贵的“礼物”

[陇文化]【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珍贵的“礼物”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07 02:56:01 阅读:

本篇文章1293字,读完约3分钟

我对《甘肃日报》情有独钟,从投稿开始。说起我对干宝的贡献的历史,已经将近40年了。80年代初,我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喜欢看报,喜欢写作。自从爱上文学创作,就有了为干宝做贡献的欲望。每次作业,无论是严寒酷暑,都要骑自行车到兰州市白银路47号甘肃报社(甘肃日报旧房号)。从我当时的工作单位龚家湾变电站到甘报社来回骑行20多公里。炎热的夏日,从单位骑到报社门口经常是汗流浃背;因为又冷又苦,很难去看报纸,也很难在冰雪中行走。有时候骑到报馆门口,下了自行车,腿就冷得走不动了。尽管如此,我的心里还是暖暖的,因为我有自己的愿景在前方,就是期待着尽快把自己的拙劣作品送给编辑,让自己早日得到发表。当然,看不到报纸的人不在少数。

[陇文化]【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珍贵的“礼物”

稿子送到单位后,每天都要去单位的传达室等邮差,看当天的甘肃报,找自己的小豆腐块,但大部分都失望了。即便如此,我也从未退缩,继续再写再投;我对自己选择的写作和追求的方式从来没有后悔过,依然一如既往的坚持写作,为《干宝》做贡献。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稿件的使用率也逐渐提高,在甘肃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诗歌、散文、新闻稿件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陇文化]【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珍贵的“礼物”

在给《干宝》投稿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热心的编辑老师,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在我的写作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还时不时的给我提供一些面试和写作的必需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商品的丰富,几十份稿纸和一个笔记本在今天真的算不了什么。但是,30多年前,如果有人给你几十篇写作论文,特别是对于一个热爱写作,工资低,处理日常生活有点紧的年轻文学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大收获。尤其是党报《甘肃日报》提供的稿纸和采访本,意义非凡。感觉是一种难得的荣耀,被视为珍宝,不忍心轻易使用。人,感情真的很细腻。虽然也是一张稿纸,但是可以在印有《甘肃日报》稿纸字样的稿纸上抄写自己的文章,感觉好像连自己的文章都有分量。特别是面试的时候,我拿出了甘肃日报印的面试本。不知道受访者怎么看。反正我心里觉得很自豪。哦,我想起来了。有人介绍我采访一位三十多年前我省著名的老书法家。老书法家看到我有一本印有《甘肃日报》字样的采访本,就问我:你是《甘肃日报》的通讯员吗?我回答说是通讯员。他说:对,报纸还提供给你采访本。听到这里,心里暖暖的,伴随着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陇文化]【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珍贵的“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青年文史报》(现更名为《青年摘编报》)工作的杨德禄老师,在给甘送审稿的过程中,遇到了他,也和他有过接触,他也在几十年的写作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记得几十年前我去甘肃报社送稿子,顺便去青年文史报社看望他。我走的时候,他从书柜里拿出一个印有甘肃地形图和甘肃日报的小钱包,给了我。记得当时很开心,拿回家也不想用。我留着作为纪念礼物,它还在我桌子的抽屉里。

[陇文化]【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珍贵的“礼物”

我这篇关于干宝故事的短文,中心意思是回忆我当时对干宝产生眷恋的原因,以及多年来对这片沃土的耕耘;二是感谢编辑们对我的关心,感谢编辑和作者长久以来深厚的友谊;第三是表达我对甘宝这种文化殿堂的敬仰。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珍贵的“礼物”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