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13 14:44:02 阅读:

本篇文章4450字,读完约11分钟

作为“唯一见过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的出版界元老”,张元济不仅要面对“站在政治一边”的选择,还要面对中国改朝换代时商务印书馆的生存。

正文/黄

1949年5月底,83岁的张元济相对规律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这位老兵,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商,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见证了解放军进驻上海。张元济明白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

自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以来,张元济一直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商务印书馆后来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第一,张元济的心血无法估量。1926年,60岁的张元济宣布退休,只留下商务印书馆的馆长。后来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推选他为董事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从未停止过询问有关商业事务的问题。

然而,1949年6月之后,张元济像个年轻人一样工作。他主持会议,联系老朋友,会见重要政府官员,处理公司的编辑业务和人事事务,并写了大量信件。

张元济不同于那些用纯粹的热情迎接解放的年轻学生。用学者傅国涌的话说,张元济是“唯一看过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中国五大第一人”的人。以他的年纪和威望,本来可以体面地退出舞台,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异常活跃。

巨变时刻的政治把握

张元济主持的商务印书馆曾经影响了一代以上的中国人。

商务印书馆起步的时候,只是一个印刷厂。1897年,最初印刷教会书籍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出版社的四名员工创办了商务印书馆,其中高凤池和夏瑞芳是员工,鲍先恩和鲍先昌是印刷技术人员。一开始他们只印了一些有中文的英文教材出售,一下子就卖的很好。从“商务印书馆”的名称可以看出,他们最初更注重印刷而不是出版。因此,商务印书馆一直有一支强大的印刷队伍,这也为以印刷商为主体的工人运动提供了条件。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但是,高凤池很快发现,只印刷不出书,以后肯定是没有前途的。于是他们看中了张元济,请他主持出版的编辑业务。张元济入行时只有36岁,但他不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清代学者,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宰相事务衙门张静等职,因参加戊戌变法而被革职。后来在南洋公学工作。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商业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其新教材风靡全国,读者也包括年轻的毛泽东。毛后来见到时说,他读过商业界出版的《科学纲要》,从中得到许多知识。严复的《天演论》、林纾的《茶花女》,这些推动中国历史走向的时代名著,也是由商业推出的。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商业的枢纽地位也使张元济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对象。1948年9月,张元济成为中国科学院最老的院士。1949年1月,李宗仁派特使访问他的家,请他作为国民政府的和平代表去北平与中国共产党谈判,遭到张元济的拒绝,理由是他已经八岁多了,筋疲力尽。然而,今年8月,共产党邀请他到北平参加CPPCC全国委员会会议,但他最终接受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经历了五代政局的出版者的政治把握。事实上,早在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他就已经在为新时代做准备了。他亲自摘抄了所有的商业样书,指示销毁明显过时的书籍,并任命了一批具有左倾思想的特别编辑,以便上海一解放就出版合适的书籍。

商业出版社的十字路口

戊戌变法后,张元济被清廷“罢官不再用”,从此退出官场,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民国时期,1913年,熊希龄请他做首席教育官,他婉拒了。拒绝李宗仁也有因素。中共邀请他参加CPPCC会议,他起初拒绝了。然而,在商务印书馆前工作人员、当时的中共高官陈云亲自去拜访后,他决定“应政府的号召,计划出席北平的新政治协商会议”。

张元济决定北上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对新中国的热爱”。当然,他对共产党新政权充满期待。从北平回来后,他恳切地对人们说:“是的,共产党不是没有错误,但是现在除了共产党,还有谁呢?还有谁能肩负起这个艰巨的责任?...解放不是改朝换代。这是几千年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全国人民都要吃苦耐劳,咬紧牙关,度过这个不平凡的时期,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繁荣的新中国。”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在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下,张元济内心关注的是商务印书馆的未来。他把商务印书馆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此时,商务印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难度如何?1947年初,张元济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写了一封信,请他卖掉一些珍贵的珍本。信上说,这些书都是20多年前北平商界购买的藏经,都有真证,是国内仅存的孤儿书。“如果你能拿到价格,你就卖掉它们来治疗生意上的贫困。”。连辛辛苦苦收藏了几十年的珍本都要卖掉,可见商业经济形势的尴尬。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商务印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近代出版史专家王曾评价解放前的商业困境。1948年12月,商业股东经常分配前一年的盈余。书上说,去年的盈余是48亿元法币,但当时的货币制度已经改为金券,金券只有1600元。当时一共发行了10亿股。就算算上持有10万股的股东,也拿不到一分钱,只能决定当年不分红。不仅没有分红,从1948年11月开始,商业上也没有新书出版,连东方杂志等坚持了30多年的杂志都停了。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1949年3月,商务印书馆向所有分支机构发出秘密通知,指示它们如果开支超过营业收入的30%,或者工厂停止工作,就立即解雇员工并削减工资。然而,这一减薪决定一直遭到工会的反对。

这是张元济无法回避的另一个方面:作为管理的代表,他必须面对劳资矛盾。商务印书馆一直有着浓厚的工人运动传统。早在1927年,商业工会就是上海四大工会之一。商业工会成员不仅积极参加五卅运动,而且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骨干。陈云的革命生涯始于商业劳工运动。即使在4.12大屠杀之后,共产党转入地下,商业上的劳资纠纷依然没有停止。当这些劳资冲突发生时,张元济一般扮演“鸽派”的角色,主张“和平改革,不伤元气”,并向工人让步。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然而,在1949年,情况不同了。原本是地下的共产党,现在转向台湾,工会代表对管理层采取了更强硬的态度。在张元济那一年写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此事绞尽脑汁。

新形势下的“老问题”:劳资冲突

1949年6月以后,张元济的工作日程排满了。迎接新政权,处理公司劳动争议是主要内容。

6月初,他接待了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的来访。

6月15日,他出席了陈毅、饶漱石邀请的上海老人座谈会,并会见了颜惠卿、、吴、朱克真、陶、陈望道、茅以升等为新政权建言献策的名人。

6月26日,他邀请了公司工会筹备委员会的七个人在家喝茶,讨论业务改进。

7月13日,他会见了公司所有工会成员,讨论公司的经济问题,但工会不接受减薪。

7月19日,他在家主持业务董事会。张元济提议修改办公厅临时章程,提议将原编辑部改为出版委员会,并聘请沈雁冰为社长。沈雁冰,茅盾,曾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那一年劳工运动的积极分子。解放后,茅盾出任文联副主席兼文化部长,地位与原来不同,最终失败。

7月27日,张元济与公司总经理陈素芝联名上书陈毅,告诉他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员工工资难以支撑,并恳请政府“关注过去50年资助文教事业单位,给予引导,避免颠覆”。

9月6日,就在赴北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当天,他给公司同事丁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昨天,我看到工会挂着一个红字公告,对公司改组总务处的方式表示不满。”他说那个红字公告好大,就挂在三楼楼梯入口不远处。看到这样的通知,“请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就这样,在北平开会期间,张元济总是担心商业上的劳资纠纷。9月13日,他在北平下榻的六国饭店收到了陈素芝的来信。“得知工会指控重组案极其令人愤慨...但是我的同事不能帮助别人”。那天晚上,他一夜没睡好。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后来有一种说法是,张元济在当年12月商务印书馆工会成立大会上中风当场晕倒,导致半身不遂,因为会上有员工大骂他,但这种说法没有其他证据支持。张元济的孙子张仁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1949年底,他的中风是长期过度劳累的结果。今年6月以来,他的活动增加得不像话,完全不同于往年的平静生活。反正这也不适合80岁的老人。”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但王也不同意因被商务印书馆工会骂而患病的说法。“张元济是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对象,工会活动由共产党领导。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

为什么选择公私合营?

1949年9月至10月,张元济在北京会见了许多老朋友。“居老来”(在张元济被称为居老)的消息在北京文化圈传开了,来看他的人从未停止过。事实上,他只参加过几次国会的重要会议,在其他时候,他会见朋友和领导人,讨论国家和商业的未来。

和毛见过两次面,留下吃饭。他也见过朱德,更经常见到周恩来。他走访的老企业有茅盾、郑振铎(后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后出版总署署长)、叶圣陶、张等。他和这些曾经的下属开始讨论商务印书馆的公私合营。

事实上,公私合营的理念是由张元济提出的。

在叶松manying的《从翰林到出版者——生平事迹》一书中,在1949年6月与陈毅相遇时,就开始向陈毅询问将商务印书馆改为公私合营的可能性。张仁峰认为,对于当时的商业来说,公私合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是:“一、当时商业的困境;第二,张元济,一个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老人,是一个愿望。他把自己在浙江海盐的祖屋捐给了当地政府,用作海盐中学的校舍,把自己在江西庐山的别墅捐给了政府,把家里仅有的几件文物捐给了国家文物局。这些东西的思路是一样的。也许,他认为自己处理过的事情一定要解释清楚,结束,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事实上,在1949年,中国并没有开始公私合营的企业,而只是‘私人改革’——私营企业的改造运动,”王说。因此,张元济的想法仍然有点“超前”。1949年10月,张元济从北京回来后,又去看望陈毅。他们原则上同意将来业务将成为合资企业,但必须做许多具体的准备。

1949年12月2日,经毛泽东签字,张元济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12月初,张元济与陈毅告别,谈及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20亿元。但是,陈毅告诉他,做生意不能靠借贷为生。“编辑只想搞大学书,不想搞通俗的东西,所以别说20亿,200亿也没用。你让你老人家到处建仓(指借钱),我很感动,也很生气。这钱我借不了,借了伤你。”张元济只能被动地退出。

12月25日,张元济出席商务印书馆工会成立大会,在会上发言时突然晕倒。他被送到中美医院(现常征医院)进行急救,病情很好处理,但从此左侧偏瘫。张元济在九月初去北平之前做了一次身体检查。他在日记里记录,当时的检查结果只是心脏轻微肿大,血压不高,“140度计数”。对于一个83岁的老人来说,身体已经很好了。但是,这半年他太辛苦了。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生病后,张元济又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10年。

1953年,当他得知自己被提名为上海文史博物馆馆长时,他开始拒绝,但后来收到他的老朋友陈叔同的一封信,说毛泽东提名他担任这一职务,所以他不再拒绝。1954年,商务印书馆从上海迁至北京,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吴健熙是总裁兼总编辑。陈叔同写信给张元济说:“商业公私合营...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五十七年的职业生涯可以解释,也就结束了。”

[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那一年,张元济当选为第一任NPC众议员。五年后,张元济去世,享年93岁。

标题:[陇文化]出版业元老张元济:为何选择公私合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