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念奴娇·昆仑》作者缘何成了“昆仑”?

[陇文化]《念奴娇·昆仑》作者缘何成了“昆仑”?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24 11:28:01 阅读:

本篇文章1183字,读完约3分钟

“安德鲁倚天拔剑,把你砍成三截?一片欧洲,一片美丽,一片回归东方。太平天下,天下凉热!”毛泽东著名的“女娲昆仑”为中国人所熟知。但即使毛泽东能写出如此荒诞的文字,恐怕也很难想象几十年后,当同济大学的一位副教授把德国学者施密特从《念奴娇·昆仑》中引用的文章译回中文时,第一个字变成了现代诗,作者竟然是“昆仑”,副教授还专门声明“这是我翻译的,昆仑诗原文没找到”。“昆仑”门成了红网。

[陇文化]《念奴娇·昆仑》作者缘何成了“昆仑”?

“昆仑”这个错误首先让人想起清华大学教授三年前在他的专著中把蒋介石翻译成“昌沈凯”。由于误译对象的特殊身份和广泛影响,“昆仑”和“昌”堪称译名界的“绝世骄傲”,有网友戏称中国翻译界进入了“昌坤时代”。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几所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在翻译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时,把孟子误认为“门修斯”;孙子(孙子)在法国思想家盖伊·德伯的《山水社》中有所提及,译为“桑卒”;哈佛大学中文专家约翰·金·费尔班克有自己的中文通俗名字费正清,却被翻译成了“费尔band”,无人能认;电影《华尔街》的副标题实际上在七年后被翻译成了一个人的名字(斯蒂芬·格斯·赖特)...

[陇文化]《念奴娇·昆仑》作者缘何成了“昆仑”?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错误基本都是人名,只要内容一般就好,不用当真。但难道不应该问,连毛泽东、蒋介石、费正清、孟子、孙子等重要人物的名字都可以误译,其内容的准确性也不值得怀疑吗?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名字,尤其是关键人物的名字是否正确,对于阅读文章和内容至关重要。同济副教授强调“这是我翻译的”,同时又感觉“昆仑原诗没找到”,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上没有“昆仑”。怎么会有原诗?学者教授之类的职业,就算穷,也很难找到昆仑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高耸的昆仑”只能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看到孟子,你会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等古代名句,但“门修”只会让你觉得自己又发现了一个被历史淹没的古希腊哲学家;看到费正清,自然会想到剑桥中国史,但遇到费尔班德先生,只能相见;即使你穿越时空和空,你也无法理解它。“斯蒂芬·格斯·赖特先生”实际上是指“七年后”。

[陇文化]《念奴娇·昆仑》作者缘何成了“昆仑”?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名误译背后浮躁的学术态度。被网友指责后,副教授大方承认,甚至问:“是啊,但是你想要什么?”还指责原告有心理问题。这恰恰说明了一些学者的心态并不正确。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是学术研究者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学术经典,都是经过精心验证、反复修改、精心打磨的。当然,不缺坚持学术规范,老老实实学习,认真听取不同意见的人,也不缺因为各种诱惑而越来越浮躁的人。为了授奖,为了职称,为了名利,为了资金,为了赶进度,为了组建基层团队,甚至为了抄袭,可以说什么都是“精通”。查几个名字不会太费劲吧?这样的治学态度,怎么谈得上高深学问,高深教育?

[陇文化]《念奴娇·昆仑》作者缘何成了“昆仑”?

希望昆仑山之后,毛泽东不会再变成井冈山、广昌路。继“常”之后,再也没有“张”和“李。

标题:[陇文化]《念奴娇·昆仑》作者缘何成了“昆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