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04 02:08:01 阅读:

本篇文章4942字,读完约12分钟

回望2011年的少数民族文学,可谓多姿多彩。少数民族文学青年批评家交流会、重点青年作家笔会、少数民族重点作家研讨会、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学术研讨会、全球视野下的诗人吉德马加学术研讨会等文学活动相辅相成,作为一种文学理性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从去年的民族文学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整体,少数民族文学植根于这个民族生活的热土,它从充满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和生命气息的沃土中挖掘素材,提炼生命。如果脱离了民族存在的土壤,就意味着少数民族文学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和地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作家的作品都必须毫无例外地依靠民族文化的优势。一些作家有意识地挖掘出关于生活和生活的深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今年的民族文学可以从文学资源和创作生命意识的角度进行分类和扫描。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传说、历史和现实的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的神秘和传奇一直是文学创作的独特资源。这类题材的写作,从追求表面的奇性,转变为对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生存状态的思考。比如说唱艺人,在草原游牧民族中是普遍存在的。藏族次仁罗布的中篇小说《占卜》真实再现了雅洁在格萨尔王突然被一个普通牧民神化为说唱歌手的神奇经历。藏族异质文化及其神性色彩赋予人物和故事独特的魅力。但作品并没有停留在文化的魔力上,而是着重描写了雅尔杰离开草原来到拉萨后的生活不适,以及逐渐丧失说唱能力后的精神痛苦。雅杰的精神裂变体现了现代文明对草原文化的强大冲击。牛评价作品“将与喧嚣的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小说成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将人物从民族传统推向现代生活情境,刻画了时代变迁中的人物,思考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多年来认真研究草原历史文化的蒙古族作家郭雪波,今年出版了一部长达70万字的史诗巨著——《轻骑嘎达梅林》。关于嘎达梅林的文学版本很多。军事作家朱苏进也出版了小说《嘎达梅林》。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不封闭,作家有表达自由。然而,民族作家在探索民族秘史和在民族内心深处表达方面更有优势。郭雪波深入历史,通过几十年的资料收集和查阅,当事人的调查和采访,长辈的知情,得出历史的真相。在他的小说中,他详细叙述了伽达默尔是如何被迫辞去梅林的职务,并为了反抗反动军阀政府和腐败的王子开垦草原而起义。他还揭开了伽达默尔牺牲后妻子牡丹和其他人物命运的神秘面纱。小说以嘎达梅林起义为主线,学者“我”白怡泰探索英雄足迹为辅助线。辅助线是对主线的真实性和思想内容的有力补充,也使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揭开历史的神秘,为英雄立传,纠正草原游牧文化的名称,还赋予作品以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郭雪波的另一部小说《大萨满金羊车》形象地诠释了萨满文化的内涵,也反映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危机。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满族作家叶广芩的小说《凤还巢》和《后照楼》描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复杂的人生经历。在这里,戏剧性的民族记忆融化在人物的血液中,弥漫在家庭生活的氛围中,铭刻在人物的心中。这种特殊的文化意义与人物的不幸和家庭的变迁相互反映,具有穿透纸张背面的力量。

藏族人民刚刚加进去的藏族历史小说《大小姐贵人桑桑》,用没落贵族夫人桑桑的生命历程描述了西藏农奴制解体的过程,将传说与历史融为一体。小说《隐藏的脸》充满了魔幻和现实生活的复杂味道,讲述了雪村的社会变迁。维吾尔族的阿拉提·阿斯姆(Alati Asmu)所写的《隐藏的旋律》通过主人公阿西姆(Asimu)的东亚传说反映了维吾尔族社区几十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叙事充满魔力。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地方情结、生命意识和世界视野

乡土是作家文学生命力的源泉。故土是故乡,但不限于故乡。比如阿来在四川马尔康长大,但他的精神故乡是整个藏区。比如他的散文《玉树记》、《古罗山与河流》,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感悟,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深的关怀。散文集《看见》对大地、对人生、对文学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深情,是他依靠灵魂的故乡,“一部看世界、看自己的记录”。

故土承载着民族、地域和民俗文化的秘密。地方生活的差异和民族地区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是作家创作的丰富资源。民族文学的优势在于探索人们在差异性和独特性中所共有的普遍性。例如,蒙古族阿扬加的小说《天空中有铁丝网吗》(哈森译)通过草原上人类情感和心灵的变化,呼唤重视爱情和尊重自然的文化传统。Ayurzanaa的《一个人的戈壁》(按里热图译)通过戈壁老人的生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理念。《狼谷儿女》是葛日勒基木格黑赫的小说集,通过动物与人的共存,描绘了草原的生态景观。瑶族李万辉的《葬枪》通过讲述老猎人在最后的狩猎中发现动物的人性之美的故事,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维吾尔族阿齐兹·沙乌蒂(苏永诚译)的《狼崽的蓝眼睛》描写了家养的狼崽与人之间的世仇,充满了对动物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这些小说所展示的生活水平、生活状态和情感内涵,是作家基于每个民族独特的乡土生活进行自觉探索的结果。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乡土情结也体现在坚持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上。例如,藏族万玛才旦的小说集《流浪歌手的梦》展示了具有宗教文化的生活,但它不是神秘主义和宗教思想的宣传,而是描绘了人类生活的存在,展示了具有特定信仰的人的精神追求。回族李进香的短篇小说《换骨》通过换骨习俗反映了民间文化的神奇力量和人物的善良与宽容。

乡土情结在散文和诗歌中很常见。有些人能记起的东西,比如土家族彭学明写的长篇纪实散文《娘》,深刻地回忆起母亲的一生历程。也是家庭苦难的真实记录,是一段充满血泪和感动的农村历史。庄凤仪的《沿江而行》、蒙古巴尔盖·袁野的《浮生六记》、蒙古赵日格图的《马立安花开》、张懿昆华的《滇西三记》等。表达生活中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是有意义的。其中有蒙古阿尔泰的《大青山》、彝族阿库伍的《唱地下》、佤族聂耳的《土谣》、土家族向勋的《土语》、土族夏的《青海湖诗》等作品,在书写大地的过程中激发了诗人的诗意。有的在回望故乡时表达了对生活的复杂感受,如蒙古族查干的《秋声从故乡开始》、满族巴音布鲁克的《漫无边际的乡村漫游》、董潘年英的《老房子》、李庄月若的《面向故乡,低下头》、庄费城的《故乡在你回不去的地方》等。蒙古族作家的诗集《在时间的尺度上》和华的诗集《桃花源记》通过对生命的自然感悟而获得自身的意义。还有普米族茹罗迪基的组诗《神话》,充满了对大地的爱,对村庄的眷恋,对爱情的悼词。诗风淳朴自然,诗词丰富优美;维吾尔族阿希的散文《山鬼》将自己融入宇宙,用文字描绘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在梦中感知宇宙的山和山以及一切生物。他们获得了“2011年全国文学年度大奖”,代表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新收获。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世界视野是少数作家的自觉追求。例如,彝族诗人吉·马頔·贾从他的家乡大凉山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新作《嘉纳马尼石上的星星》,是对藏族文化信仰的深沉歌唱,是对生命的感悟。他献给朱塞佩·翁·加雷蒂、艾梅·塞泽尔等世界著名艺术家的诗歌充满了人类意识和普遍情感。满族作家赵玫的涉外散文,如《午夜玫瑰新年》和《加德纳夫人的波西米亚传奇》,展现了多元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理解世界文明。苏的散文集《拼凑》记录了他在哈任职期间的经历,表达了“兄弟遍天下”的世情。蒙古族作家张懿婧写了一系列世界作家的爱情散文,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探索。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时代变迁中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给民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火热生活使少数民族文学得以生存和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了大量赞美党、表现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关系的作品。比如满族关仁山的长篇小说《信任——西柏坡年谱》,描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唱响了新时代理想信念之歌。他的另一部作品《重生——汶川地震中的三个周年祭》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精神。蒙古族作家王的《守礁记》真实地展现了当代战士们忍受孤独和困难守卫边疆的奉献精神。一些作家把他们的视角转向了历史,如白族的纳嘉伦的《金沙依》、蒙古族的韩景辉的《吉亚家族》、《喜佛》、满族的严旭的《小人物》等。,塑造了历史上的无名英雄和小人物,扩大了历史小说的表达范围。在诗歌方面,白晓雪的《党,我们的党》,韩国南永谦的《人间之爱》,满族高若虹的《重游当年与那些人》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是献给党和伟大时代的赞歌。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发展和进步,也造成了私欲的膨胀和世风的没落,演绎了人生的悲喜剧。比如,天二的土家族“汉现房村”,讲述了鲁庄族在旅游业发展中走向辉煌,在盲目无序的竞争中走向衰落的过程。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就像一场闹剧,其中隐含着黑色幽默。“我是谁?”满族人周大新的小说讲述了贫穷的保安人员通过犯罪手段一夜暴富,却被迫接受整形手术和改变姓氏,不仅失去了亲人和朋友,也失去了自我,受到了深刻的告诫。在壮族作家范·的《魏·的警察梦》中,自称“卧底”的大叔原来是一个在逃多年的小偷。这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寓意。满族人孙春平的《卖婚》讲述了一对恩爱夫妻为了一套假房子而离婚的故事,上演了一场现代悲剧人生。哈萨克人叶尔克西写的《黎明与黑暗》一书,生动地描绘了市场经济对哈萨克牧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精神焦虑,预示着一场激烈的生活变革。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在底层写作中,少数民族作家不再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是深入内心,探索人物的精神光芒。例如,土家族叶眉的《玫瑰园七夜》描述了穷困潦倒的农民工马松闯入著名的“姚蜜”别墅,表现了马松在贫富悬殊和物质诱惑中生存的无奈和道德坚持的价值,呼吁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惠施淑庆的《浮生世界》展现了底层人民卑微的生活和高尚的精神,是穷人含泪的微笑。蒙古族作家邓一光的《龙华二人转》通过农民工的精神痛苦和身体痛苦展示了人物生存的困境。李庄·月儿的《灯光照下的墓路》揭示了一个不幸的结局,一个成为烈士的农民工的残酷,他父亲在苦难中的毅力和勇气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女作家对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探索各有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学景观。比如韩国人金仁顺写的《吴彤》,不仅仅是关于母女关系,更是关于爱情和生活,悄悄传达着情感和生活感悟的秘密。满族作家赵玫的小说集《寻找伊索德》展示了不同爱恨情仇故事中情感与理性的纠结。阿曼的《女性生活》展示了女性生理、心理、情感和婚姻的秘密。徐连顺的《虚构之美》用整容故事反映了现代女性的尴尬处境和生存挣扎。苏兰朵的《寻找艾薇儿·拉维尼》形象地表现了“小三”的无聊与孤独,《丑女》则描写了女演员“定都”的战斗、奉献与道德。严映秀的《向美妥协》表现了劳动女性生存的艰难和人性的美好,《风吹的夏天》描写了婚姻、家庭和爱情的痛苦,表现了女性的艰辛和执着。陶礼群的《满山的秋天》讲述了一个残疾妇女和她的家人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仡佬族王华的《五百颗鹅卵石》讲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人和一个傻瓜之间相互同情和微妙的情感,传达了不同的生活情趣。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有些作家还特别关注儿童,表现复杂的社会情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比如回族马金莲写的《远水》,就反映了家庭变迁对儿童青少年的危害。马笑泉的《泪如泉涌》抨击了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势利。土家斯威夫特的《王耔的后院》描绘了父亲杀狗的场景所带来的恐惧,启示了谋生困难对下一代的影响。蒙古婆乌云毕力格的《选班长》真实地反映了贫困弱势儿童的精神焦虑。韩国林袁春的《母亲》表达了对没有母亲在场的家庭和儿童的深切关怀。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少数民族的青春书写也显示了生命的重量和深度。比如蒙古族巴尔克纳的《黑暗故事》描写了现代女生生活的烦恼,穆穆尔的《窄门》描写了大学生择业的困难。陈克海的《品居》,土家族,表现了少女生活和情感的双重焦虑。吴栋·洪飞的诗集《像笑话一样生活》描绘了年轻一代丰富多彩而又无助的生活。萧琴的《万里长城》传达了对金钱、权力和身份的深刻思考。

[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近年来,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博客文学今年悄然兴起。如潘念瑛的《画梦录》、胡琛的《静念集》、土家族李瑛的《一人宴》等。,都是博客文学出版的。它们让文学更贴近内心,更舒服,更普通,更值得期待。

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为少数民族文学提供了无尽的生命力。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机遇期来了。我相信,少数民族作家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学自觉,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杨玉梅)

标题:[陇文化]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