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乡音何处去,知音何处寻

[陇文化]乡音何处去,知音何处寻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13 14:56:02 阅读:

本篇文章2790字,读完约7分钟

五年前,CPPCC一项希望增加广州电视台普通话节目的提议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上频频出现“粤语失势”、“捍卫粤语”、“广州人面临集体失忆”等词汇。这场被称为“捍卫粤语”的舆论风暴,引发了关于方言存废的大讨论。

五年过去了,方言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词,它激起了媒体的神经。四川师范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周和徐最近制作了一张四川方言地图,该地图一直受到网络媒体的关注;主持人汪涵自掏腰包开始了湖南方言调查,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如何在今天的大城市“说话”,人们对方言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普通话和方言是如何自然相处的?争议仍在继续,担忧也将继续。

编辑

广东的粤语节目还是很厉害的,但是当地人已经形成了说普通话的感觉

如今,粤语节目仍然是广东电视媒体的亮点。广东有23家电视台,包括两家省台,包括10个粤语频道。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电视台粤语节目41个,广州电视台32个,佛山电视台23个,南方电视台19个。粤语节目很厉害。以广州电视台为例,除了两个国语节目外,都是粤语节目,直到2009年才在台内播出第一个综合国语频道。一位电视台工作人员透露,这种安排与收视率有很大关系,因为粤语节目有群众基础。《新闻眼》《吃珠三角》《石光杜东卖》...这些外国人连名字都听不懂的节目,在广州根深蒂固。

[陇文化]乡音何处去,知音何处寻

比起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粤语节目更多。比如广州交通站粤语节目占绝大多数。据电台主持人穆震观察,近年来普通话和粤语节目的增减并不明显。

如今,像广东这样的公共媒体广泛使用方言在全国其他地方非常罕见。

杨小林,广州越秀区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地道的老广。她还记得五年前的广东保卫战。“与那个时代相比,人们对方言话题的关注度和热情明显降低,更多的是正常的,但说粤语不行了也太偏颇了。”她观察到,许多学生,不管是外省人还是本省的潮州人和客家人,在广州定居后,往往成为粤语城市的“双语人”。

变化正在发生。李杰在广州工作了20多年。作为一个男人,他明显能感受到广东人“说话”的变化。“5到10年前,在广州的机构或企业工作,几乎不可能说粤语。”李杰说:“现在广州人好像已经形成了默契,正式场合和官方活动一定要用普通话。”虽然很多人对广州的粤语公交和地铁站报道印象深刻,但这几乎是粤语在公共环境中为数不多的应用之一。

李杰认为,这种变化首先来自于外来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在公务员队伍中,而且很多外籍干部担任领导职务,使得普通话的使用更加广泛。有专家说,“粤语当然不会消失,作为方言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但作为第一语言的功能已经逐渐丧失。”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晓燕认为,保持方言的多样性并不违背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认同,而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

有人认为大部分方言的消失是不可逆转的,也有人认为网络圈文化会延续方言的生命力

对很多人来说,方言的意思是“童年回忆,故乡的恩情”,“听到那个声音,就有了认同感”。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有一句名言,“千篇一律就是死亡。”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并维系着集体记忆,塑造着文化共同体。

“我是一个不会说方言的人。父亲是浙江人,母亲是江苏人。我从小住在湖南,身边的人都说普通话。”在人口流动加速的时代,传媒工作者李桥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在他看来,现代社会崇尚规范统一,大部分方言消失得无可挽回。“可以预见,移民到大城市后,三代之后,孩子连家乡话都听不懂。”

其他人认为方言在变化而不是消失。“比如我在上海定居,我的孩子可能不会说我家乡的方言,但他很可能是靠耳朵学上海话。”老家在河北的胡睿认为语言一直在进化,但现在进化的过程大大加快了。

“四六级四川话试题”和“陕西方言说唱歌曲”……网上不时会出现“方言热”。许多人认为,互联网一方面创造了一个更加扁平的世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圈子文化的兴起。在许多地方网络社区,人们用方言交流,以各种形式唤起同一地区人们的方言情结,这将有利于方言生命力的延续。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正经历着从‘初级和中级’到逐渐替代的转变。”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周和徐就是一个例子。“很多年前四川的公交车都是先普通话再四川话报道,不然当地人不舒服。现在普通话没有意见。”

在周和徐看来,语言的变化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言的同化和融合以及方言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济文化发展越好,越注重方言的保护,如上海、广东、温州等;有些地方,人到了大城市,为了避免地域歧视,恨不得去掉地方口音标签。

孩子们开始普及,大学开设选修课,允许移民通过方言融入城市

近年来,上海等一些方言较强的地区,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力保留方言。

“方言主要靠‘习得’,最重要的还是口碑,尤其是小孩子。”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凌晓峰说。2013年以来,上海在24所幼儿园开展了上海话教育体验活动。老师可以在游戏和运动中用上海话和孩子交流,增加孩子的听说机会。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文明礼貌,注意个人卫生……”拓展班,上海虹桥路小学的孩子们用上海话唱着新的儿歌《做个好习惯》;上课时在走廊见面,不时有小朋友用上海话问候“好老师”;每个周五下午,跟着社区派来的戏曲老师练习“上海说唱”也成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这些孩子并不都是上海的“小孩子”。虹桥路小学作为公立小学,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这些孩子以后会留在上海工作生活,懂邻居的话,会有归属感。”虹桥路小学校长毛冉说。

[陇文化]乡音何处去,知音何处寻

上海商学院从2014年开始开设选修课《上海方言与文化》。由于申请人数众多,一次开设三个班。学校还成立了上海语言学会,吸引了70多名学生。前不久,上海上海剧院给校园送剧。学校担心学生忙于功课,听不懂上海话。没想到700多人的小礼堂座无虚席。教务处主任陈敏认为,学习方言和当地文化也是外国学生融入上海的一个过程。

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部署下,上海用了4年时间,从中心城市到川沙、南汇、宝山、奉贤等15个调查点,收集、记录上海话的基本情况和有声语言资料,记录语音、传递汉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长期保存和保留地道方言的词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海语言资源音频数据网络平台。

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汉语语言资源音频数据库”建设,旨在调查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真实音频语料库,并对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这项工作仍在进行。

“无论是生命力极强的方言,还是濒临消亡的方言,考虑到有消失的趋势,我们都要有意识地记录、整理、保存,这将是汉语的历史。”周和徐说: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日第23版)

——荀(邱金玉局长)为了鼓励市民买房,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近日又做了一个“大动作”。购买第二套新建商品房并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家庭,可享受最高60%的契税补贴。这项优惠政策将惠及2015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网上签约备案的第二套新建商品房。

标题:[陇文化]乡音何处去,知音何处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