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14 18:00:02 阅读:

本篇文章2723字,读完约7分钟

工匠林当场制作了竹灯

苗绣绣娘十六纱织锦吸引观众

冯玉的作品《另一种思维九宫》

本报蔡/地图

传统手工艺遇到当代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由深圳十月阁楼主办的2015十月阁楼创意节如期而至。根植于传统工艺的“线下”当代艺术展、“线下”T街创意市场、传统针织工艺坊等一系列创意活动,以“传统针织工艺”为文化装载点,不仅为艺术家、工匠、设计师提供了互动平台,也让普通市民参与其中,体验传统与当代文化的碰撞。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一度面临失传濒危的局面。但近年来,无论是从无形保护层面,还是从当代艺术设计层面,都可以看到手工艺品的死灰复燃。这股热潮能否为传统手工艺找到新的出路?传统手工艺如何在当下真正“活”下去?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传统手工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路径

“我们村有200多人。现在只有30人左右会做这种竹编。有七八个人可以掌握所有的流程,从头到尾完成。”在本次创意节的展厅里,广东省潮州市龙湖镇湖滨村的工匠林现场表演了竹灯。薄薄的竹条在他手中灵活地移动着,不一会儿,一盏栩栩如生的冬瓜灯就成型了。林告诉我,他的村子已经做了300多年的灯笼,有八角形灯笼、六角形灯笼、葫芦形灯笼、冬瓜形灯笼和柿饼形灯笼,是粤东最好的灯笼之一。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据他说,潮州竹灯的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不然做出来的灯笼会很不好看,很耐用,甚至会变形,学这个手艺至少要三年,但是现在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会做竹灯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市场还是很大的。有华侨的地方有市场需求。每年做灯笼的人还是很多,但是因为人力有限,我们做不到,不敢接大单。”林告诉,竹灯不仅销往周边地区,还出口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有的华侨每年需要几百双。之前有美国的订单,要求一天4000盏。由于缺乏人力,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大订单。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做,因为觉得累,赚不了多少钱。“这瓜灯卖50元。所有的过程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年轻人怎么做?”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相比之下,木棍编花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巴掌大的花,我至少要花一个上午才能做出来。你觉得多少适合卖?”山东烟台的工匠张震梅在做花的时候告诉她,几十根小木棍在她手里滚来滚去,让围观的人眼花缭乱。张震梅告诉我,棒槌花是100多年前从欧洲传入中国的。现在,这件工艺品在欧洲已经失传,在烟台也濒临失传。“大家都去种苹果了,只有少数人会懂这个手艺。从小就跟妈妈学花艺剪辑。下岗后,我重新开始了这个手艺。我做的东西送给朋友,卖不出去。”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出路在哪里?我们一直在寻找出路和可能性。”据本次创意节的组织者华侨城阁楼的总经理刘洪洁说,每个创意节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他们希望在特定的主题下讨论这一领域的最新特征,并为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找到更多可能的途径。“我们能否通过传统针织手工艺的切入点,在当代艺术和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一种创新,是我们希望带给大家的思考。因此,在今年创意节的‘线下’当代艺术展上,我们邀请了8位当代艺术领域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和7位传统手工艺领域的传承人同时进行艺术展,希望能为当下的创作实践提供一个样本。”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的双向突破

走进创意节的展厅,你看到的不是传统的白墙空厅,而是几组以中国传统竹帘隔栅为展墙组成的空展厅。在这里,设计师、艺术家和工匠进行了跨境对话和展示。

“比如邵逸农的《春秋》系列就很有代表性。展出的作品是张绣在一大块深绿色丝绸上创作的1956年版人民币。我和钱一农谈的时候,他说他拿了一个1956年版的5元钱给苏绣妈妈的时候,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因为苏绣是吉祥工艺的象征,所以对色彩有要求,比如很少使用黑色等冷色,但是邵逸农的作品一定要用黑色和灰色来表现,而这些刺绣的妈妈们因为观念的冲突而拒绝接受这份工作。因此,说服刺绣母亲的过程成为作品内涵的一部分。艺人们一个个劝说绣娘,渐渐的也有人开始接受,愿意帮助他,但是主动性和进入性都不是很强。但渐渐地,他们的价值观和观念越来越接近。绣娘开始积极配合,甚至提出了很多技术革新。所以这样一部没有复杂图案的作品,给秀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问题。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当代艺术家与民间艺术家跨界合作的案例。”艺术评论家王鲁湘说。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在他看来,传统手工艺不仅可以存在于美术馆和博物馆,还需要活在民间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次创意节上,我们看到了民间工匠和当代艺术家的合作,这表明传统工艺可以活在当下,这些工艺仍然可以带来温暖、温暖和文化,丰富我们今天的感受和生活。因此,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的相遇是双向的突破。一方面,传统手工艺可以在当代艺术方向找到出路;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没有根植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度不高。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从传统手工艺中,中国当代艺术可以找到无数种可能性。”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可以算是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出口,比如木棒花。在工业时代,只能作为艺术品来衡量其价值。”一位知名设计师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工匠数百人的说法,这体现了我们传统手工艺的精细分工。但遗憾的是,与意大利和日本相比,我们还没有培养出一个足够尊重民族手工业和工匠的文化评价体系。”在王鲁湘看来,今天的中国需要唤醒工匠精神,反思工匠文化。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贵州,向你们展示我们的民族手工艺品."来自贵州凯里市苗绣的刺绣妈妈石六沙告诉她,她以前住在农村,当地文化部门发现她又踩了织锦机,帮她挣钱。“他们告诉我,如果我不织,这个手艺就没了。”石流沙说,她现在每天都在当地的民族风情园里织锦,比农村高得多,也找到了创新的方法。“过去,我们的锦缎只用作头巾。后来在游客的建议下,做了很多新的款式,很赏心悦目。”石流沙说,她仍然定期去当地的民族大学给大学生教授织锦,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在于生活."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统手工艺没有产业的支撑,是无法真正活在当下的。“在振兴传统工艺方面,今年开展了非遗传传承人培训试点,组织高水平传承人到高校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组织传承人到设计、创意企业、大学学习,开展传统工艺与设计、科研的跨境交流;委托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对基于传统工艺的非遗传传承群体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

[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我们鼓励和推动设计企业和大学在民族地区和传统工艺项目设立工作站,帮助传承人改进设计、提高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申请设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解决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鼓励推出商业网站,建立传统工艺品销售平台。”上述负责人表示,在政策的推动下,很多设计企业和大学都在当地设立了工作站。

标题:[陇文化]当传统手工艺遇上当代艺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