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16 11:48:01 阅读:

本篇文章2767字,读完约7分钟

十几年前,冯骥才在《天下奇人》一书中,让大家记住了这些传说中的民间人才,比如泥人张,毛笔。今天这本小书已经卖了130多万册,里面的很多故事也入选了中小学教材。12月初,冯骥才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觉得这几年一直忙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村落的保护,把太多时间都欠在文学上。新书《世界上的两个陌生人》中的18个故事,几乎在一周内爆出来,味道没有变。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前阵子冯骥才去青岛参加“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研讨会。他参观青岛渔村时,听说那里是老舍故居。“他们说看到我来了,很开心。我说你不欢迎我。我来朝圣。老舍先生在这里写了《我的生活》,我很佩服他。他写出了北京人的性格。我也给自己一份工作,就是写出天津人的性格。”

《天下奇人》第一、二部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末民初,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冯骥才认为这是最能体现天津味道的时期。“法国有一个文化历史学派,叫年鉴学派。它有一个观点,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它的区域表现特别充分。比如北京,清末表现最好,所以你看老舍的《茶馆》,那些表现八旗子弟的东西表现最好。上海最多彩的时期是30年代,上海女人穿旗袍,上海的味道是最好的。天津这个城市在清末民初体现的最为充分。”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在天津这块土地上,有碱、盐和硝酸盐。因为各种性格的人都是天生的,辣、辣、凉、别扭。”冯骥才认为天津是燕赵之地,同时又受齐鲁文化的影响,以自己为荣。“我只是想和一群人一起展现天津卫的个性。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个性,所以我竭尽全力保护这个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我们的村庄。是民族性格。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要吸收很多外来的东西,一定不能让这些东西流失。”。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冯骥才提到写这些怪东西还有一个原因。“以前有朋友和我聊天,说现在提到天津话变成了粗话。他要我想办法给天津话挣个面子。”在小说中,冯骥才使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写了很多独特的技巧。他觉得写下这样一群有趣独特的人,为天津方言挣了面子,很多故事都被写进了中小学课本。

□奇迹和奇迹

融合民间故事的虚构创作

《天下奇人》《王东十二人》《张老郭》《狗不理》第二部的十八个故事延续了前作的风格。开头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叫“黑头”的狗。这只狗很感恩,懂事,听话,但是脾气很倔。因为被主人骂了,伤了脸,离家出走了几天。最后,

冯骥才说:“天津卫是码头,这个地方的人勇敢好胜。况且南游北游的人都看过,这个地方的人面子都不错。这个地方的狗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它也很有面子,很忠诚。所以我写《世界奇人》的时候,首先写的是狗而不是人。”一条狗都是这样,何况这里长大的人。两本书里三十多个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冯骥才透露,很多故事都是小时候听过的,都是民间流传的东西。“我从一开始就听到了一些东西,然后就编了出来。写小说最重要的是想象力。这是作家的天职。”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冯骥才在写作的时候,有时会把他所听到的两三个人的故事组合成一个故事,比如著名的张大力。“那件事真是了不起,事实上,那是霍元甲的事。当年天津西门外有个建筑厂,门口有个石锁。老板在上面写了一句话,举起石锁的人会得到银奖励。挂在这石锁上不容易。霍元甲到了之后,石锁就像菜篮子一样。结果背面写着一句话,‘只有霍元甲没有被解除。’"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冯骥才认为这反映了天津人的性格。老板不是和霍元甲开玩笑,实际上是在夸霍元甲。“故事开头,我写的是张大力用绳子绑耳朵吊孩子,我亲眼看到的。最后我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最后用了张大力的名字。霍元甲的很多传说大家都知道。”

□结构新颖

想好结尾才能写

读冯骥才的《天下奇人》,会让人联想到“三言两拍”,有中国古典传说的味道,他在创作中也很看重“奇”字。冯骥才说:“这在中国过去不叫故事,叫传说。叫做不传播不惊奇。如果你的不奇怪,你传播什么?”有什么可以传承的?说白了,人家想不出来,但是你写的东西应该很简单,简单的东西可以通过口耳相传,因为一开始是口头文学,后来变成了书面文学。"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这些小说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结局很惊艳。冯骥才说:“我觉得写这样的小说结局特别重要,人物性格也很重要。与其说是好的性格,不如说是好的性格,但一定要有好的结局。这个结局可能在某个细节,可能在某个情节,也可能在某个动作。”他透露,如果一部小说不想要好的结局,他就不会写。

有一次,冯骥才去苏州看望老作家兼美食家鲁,他们一起去著名的大厦吃饭。吃完一桌,服务员端上来一碗汤,很好吃。卢文赋特地请来了做汤的厨师向他表示感谢。“当时我说,没有这碗汤,这顿饭就不会这么好吃。他问我,你觉得这碗汤是什么?我说这碗汤是小说结尾,他说,大丰,你知道小说。”

从2005年开始,作者所在的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奇人》,至今已售出130多万册。书中很多故事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也成为试题,这也和冯骥才的小说风格有关。他的小说往往不触及主题,却让读者明白了多层含义。冯骥才说:“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是一个桃坑。桃肉好吃是给别人吃的,但是吃了就走,把桃坑扔掉,在乎的人就去捡。有心的人会仔细琢磨上面的桃坑,做点雕?比较有思想的人打开桃胡,发现里面有个桃仁。”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冯骥才认为,好的小说家一定是杂学者。比如《红楼梦》里,不仅有诗词歌赋,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桃肉,桃坑都是读者自己经历的。“比如你看我的《三寸金莲》,有人知道是对中国女性的束缚,他看到了束缚的痛苦。”

《俗世奇人2》是冯骥才继《俗世奇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写清末民初天津卫奇人的小说集。它包含了18个小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喜怒无常,栩栩如生。看完小说,你会看到书上站着一群天津卫的奇人。小说地域性很强,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此外,书中插图中还选取了《觉醒风俗画报》的部分图片。虽然与小说故事无关,但属于同一个时代,能真实反映小说人物的生活场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笔记

冯老师在想文学债

冯骥才这几年出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但是大部分都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的,小说也很久没写了。采访当天,冯骥才也觉得这几年一直在奔波,很久没有和别人聊小说和文学创作了。他说有时候去外地走一趟要三四个小时,肚子里想着新奇的想法。“有时候我会想到特别好的细节,突然车就到了那个地方。当时有一种很尴尬的感觉。”这么多年来,这样的死胎小说太多了。

[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世界上的两个陌生人》写于2013年国庆节。冯骥才一周写了19篇短篇小说。他把这些故事描述为当时他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春节期间,他修改了18个故事,送给作家出版社,自己留了一个。也许他以后会做第三个。在书的后记中,他写道:“我知道我欠自己太多的文学时间。”

京华时报田超

——西商日报,12月14日(李阳)据甘肃联政。com,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从2015年12月初起,省委三个检查组先后进驻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

标题:[陇文化]冯骥才:近年忙于非遗和古村落保护 亏欠文学的太多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