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溯源甘肃】黄河象:尘封45年的绝版记忆

[陇文化]【溯源甘肃】黄河象:尘封45年的绝版记忆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24 08:36:01 阅读:

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有一段“黄河大象”的文字,至今仍有很多人记得。正文介绍:“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馆陈列着一具大象骨架,是古黄河大象骨架的化石。”

四十五年前的春夏,甘肃合水县黄河流域出土了黄河大象化石。它高4米,长8米,象牙3米长。只有出土的大象头套盒重3吨。

对于出土的黄河大象的细节知之甚少。是谁发现的?从山沟到北京怎么运输?

四十五年前的春天,徐俊臣作为甘肃省合水县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参与了黄河大象化石的调查和发掘的全过程。

徐俊臣是当时成立的三人调查小组成员之一,另外两人是甘肃省博物馆考古学家谢君毅和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老师顾祖刚。

封存了45年的珍贵记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找回。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卢永峰

在甘肃省庆阳市,被称为母亲河的马莲河是庆阳最大的河流,古称黄涧,汉代称浑水,北魏称马岭河。唐朝时,两条支流马岭河和白马河在青城城南交汇,所以青城以下的河段叫马莲河。马莲河流经合水县何家坂乡和板桥乡。

1972年底,合水县计划在板桥公社马立安河上修建齐木生产队火口水电站,并利用马立安河灌溉附近数千亩土地,以增加粮食产量。这对干旱的黄土地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时任甘肃省合水县粮食局局长的蒋,是1938年参加陕甘宁游击队的老革命。他担任该项目的总指挥。一方面,江虚心请教水利专家,根据施工设计要求,与同事研究施工方法;另一方面,江潘登和板桥公社领导一起发动群众,组织建设力量。当地很多农民都在扛着家里的铲头和铲子,扛着笼子,推着棚车等农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当时既没有现代化的挖掘机,也没有现代化的推土机,完全是手工作业。每个人都有一个农具,手挖挑肩,装车,推土,削山削坝,建水电站。虽然是冬天,但是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1973年元旦,江潘登没有回家,坚持在工地干活。那是1月20日,当江早上和大家一起出来工作的时候,冬天很冷,但是太阳很红很暖。

施工现场一如既往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下午两点,在河堤西边的山坡上,人群突然大吵大闹,抢了东西。有人喊,挖出“龙骨”,有人拿着“龙骨”往村里跑。当时正在和群众一起工作的江立即循声赶来,迅速制止了群众的哄抢。他走到“龙骨”前,拿起一块像石头和骨头一样厚的东西,看起来非常光滑坚硬。他发现伤口还在沙子里。怎么这么久?(发掘后才知道,蒋当时看到的是最早发掘出土的象牙。完成修复后,象牙长3.04米。)黄土下面埋的是什么?江并不知道,所以他果断地决定:这绝对是一个宝藏,应该上缴国家,任何人不得挖掘或移动。

[陇文化]【溯源甘肃】黄河象:尘封45年的绝版记忆

江让听到消息的生产队长带人把被群众抢走的“龙骨”拿回来,并指派两个民兵拿一块“龙骨”,赶到15公里外的县城向县文化馆报告,并组织群众用枯树种招牌。

第二天一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合水县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徐俊臣来到施工现场,认为这是一块未知的古生物化石。他当天赶回县里,向县领导汇报了情况。县领导要求江加强现场保护,彻底收回民工带回家的“龙骨”,同时电告甘肃省文化主管部门。随后,合水县派出警察保护现场。

甘肃省文化主管部门听到消息后,立即致信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始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由于甘肃省的工作人员尚未到达合水县,“古龙”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被偷猎。尽管千方百计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大象的两颗门牙还是被挖走了。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溯源甘肃】黄河象:尘封45年的绝版记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