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31 01:36:01 阅读:

本篇文章3162字,读完约8分钟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一论述,在文艺界引起了关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积极反响和热烈讨论。艺术家、专家和学者说,文艺创作应该-

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2011年1月26日,四川绵竹体育中心,中国文联今年“两个节日”期间最大规模的吊唁演出正在进行。断断续续的雨和寒冷并没有阻挡两万多观众的热情。他们集体跳着小国旗,仿佛回到了大家喊“四川,起来”的那一刻。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和精神修养,而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回馈人民、走近人民、向灾区人民致敬和学习的朝圣表演。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一论述,是对一切艺术家的心灵和创作的指导。

从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一九四九年他在第一次全国文艺会议上强调“你们都是人民的需要,你们都是人民的作家、艺术家,都是人民文艺工作的组织者”。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化大会议上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歌颂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困难的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全国文化大生成大会上强调:“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在于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会议上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和人民群众有密切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重要方针,也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党在过去90年的发展告诉我们,从人民中来,扎根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深刻总结,也引起了文艺界的热烈讨论。大家都说,从人民中来,扎根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来自人民:人民有大美,生活有真情

早在20世纪40年代,从西方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归来的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戴,就毅然深入彝族、瑶族、藏族等边疆民族地区,寻找中国舞蹈的“根”。后来举行了边疆乐舞大会,连续19场演出,轰动全国,成为民族自尊自信的重要文化体现。

一直以来,世界乐坛都认为中国的和声艺术不多,复调音乐只存在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家发现了侗族民歌。后来贵州宋东合唱团在法国演出,引起轰动,乐坛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发现。

……

人有大美,人生有真情。以创造美、表达真为最终目的的艺术创作,显然离不开民间。两位著名艺术家的实践是来自人民的艺术的生动和极端的体现。

“艺术本来来源于人民,是人民创造的,所以艺术也应该被人民欣赏和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张炯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李新峰进一步阐述了来自人民的艺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因素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因此,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艺术观,必然要求艺术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十月革命后,列宁系统地阐述了“艺术属于人民”的思想,并明确主张艺术应该“为千千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本质服务,为国家的力量服务,为国家的未来服务”。李新峰认为,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文化、艺术与人民的关系,继承和发展了艺术源于人民、为人民的思想,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专家说,坚持艺术来源于人民的观点是文艺工作者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只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文艺的创作源泉,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才能在情感上和创作上更贴近人民群众。

根植于人民:深厚的爱是群众和民间的创造

"保持太多的兴趣很难哀悼人民的生命."屈原诗中所表达的悲悯之情,至今仍令人感动。中国文人爱民忧民的传统源远流长,并得到升华,表现为以民为亲、以民为师的情感倾向,以及深入民间、表达民间的创作方式。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史上,人民性和现实性受到了作家和艺术家前所未有的关注,贴近人民性和现实性的创作手法也受到了作家和艺术家的高度赞扬。以一些文学经典为例,刘清在“十七年”时期扎根农村14年,创作了《创业史》,展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思想感情的历史特征和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路遥深入矿区体验生活,写出了《平凡的世界》,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尽收眼底,如今更多的是反映多彩现实生活的杰作。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对此,张炯等专家认为,在创作中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是我国革命文艺和新中国文艺发展的优良传统。正是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许多经典剧目从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业界的认可,成为流传已久的经典。

“怎么写只是个技术问题;写什么,为谁写,是态度问题。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也代表着艺术家的责任良心和社会责任。”刚刚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称号的著名作曲家齐建波说。在齐剑波创作的歌曲中,如《常回家》、《中国宝贝》、《妈妈》、《爸爸》、《孩子行万里路》、《我们的老百姓》、《走近老百姓》等,始终是一条主线。因为,在他看来,自觉贴近老百姓,充满真情实感,不卖弄技巧,不做作,能唱出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就会喜欢,就会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艺术创作的方向,才能不断督促自己以普通人的口碑为标杆,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他说。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歌唱,向人民呼吁

为人民歌唱是刚刚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称号的著名晋剧演员不变的信念。她说戏剧艺术起源于民间,也在民间发展。它不仅是人民的需要,也是艺术家艺术生活的基础。山西是戏剧大省,老百姓爱听戏剧,而广大农村是地方戏最大的市场,老百姓是地方戏工作者的衣食父母。“送戏下乡,戏归民间,一直是我们晋剧界的优良传统。我们由名人带领,常年坚守基层舞台。只要羊能上去,我们的戏就能上去。我们每年在农村演出1500多场,把文化送到民间,把文化种在民间,让‘梅花’在民间绽放。”事实上,史佳花的做法更像是中国文联“把欢乐送到基层”活动的“微缩版”。在新形势下,这被视为人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保护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近年来,许多艺术家积极关注民生,而不是回避社会问题。有描写农民工艰苦生活的,有表达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愿望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著名艺术评论家刘希琳的印象中,200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以“民生与民生”为主题的中国现代水墨邀请展。大部分展品表达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的毕建勋教授写的《永远和你在一起》,描写了两位老人一起走过了坎坷的一生,死时还在床边等待爱情。与死亡纠缠在一起的爱的味道令人震惊。而且这种画以前很少见。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画家,总是以一种关怀的视角,以平民、平视、和平的身份、角度、心态和临场方式,展现生活中的普通人和弱势群体。非常值得肯定。”刘希琳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真诚听取群众声音,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正关心群众疾苦”。这也是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

[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提出了“唯唱使人病”的创作主张,北宋大文人张衡曲则遵循了“立心为天为地,立命为民,续学圣人,开太平万世”的话语。这些名言包含着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供后人借鉴。在艺术家、专家、学者的眼中,当前,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最根本的是回答“我是谁,为谁,靠谁”的问题。“我相信,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家的答案都会是:我是人民的艺术家,我的艺术创作是为人民的,是依靠人民的。”

标题:[陇文化]文艺创作要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