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作品】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图)
本篇文章2403字,读完约6分钟
莫也京舍是张大千先生一生中最后的故居。当我去台湾时,我的愿望是去参观莫也精舍。这个愿望源于遥远的青年时代的绘画。
当时大千先生的写意画山水是设定在我桌案对面挂的大画框里的,是他父亲在40年代从颐和园买的。据说大千先生当时生活在宜人的湖光山色中,一边养身一边画画。父亲买了两幅画,都是五尺中堂画;一幅浅深红色的画,一幅水墨画。淡紫色的花用的很漂亮,蓝色像蓝天一样清澈;水墨画更好,融化在水里的透明墨水似乎在流动,就像做梦一样。我换这两幅画,过一段时间再换,挂这幅的时候把那幅放在后面。“文革”期间被“革命少年”扔到院子里,撕了烧了。
画画没了,但画画的感觉却牢牢的印在心里。这次去大千先生故居是为了重温那两幅丢失的画吗?不止如此。我想在他所有的画之外看到一些重要的东西,更好地了解他,但是我能看到这种东西吗?
莫也景社就在台北的北面,毗邻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面对着一条从山林深处流出的小溪。一方面是深厚典雅的人文,另一方面是自然景观;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大千先生从美国移居台湾定居时购买了这片土地。这个难得的充满灵气的地方是他看到的还是意识到的?以前是个废弃的鹿场。
大千先生是为数不多的在世时就能享受其创作成果的画家。这样的人是毕加索和罗丹。不像梵高一生都像苦役一样背负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在死后要求无数聪明人用他的画致富。但是大千先生的钱会怎么用呢?像士绅一样炫富铺张?
当然不是。
大千先生故居不惊艳。一个简单的门楼静静地矗立在一条蜿蜒的上坡小路的边缘。如果门楣上没有挂着台静农题写的墨漆木匾,谁知道这是一代宗师的故居?从墙上冒出来的鲜红娇嫩的烟火花,闪闪烁烁,垂落下来,像是一家人喜欢野趣。
《莫也经社》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在这片土地的中央放了一个巧妙宽敞又散漫的两层四合院。前后中间都有花园。前园很小,种松竹,引入小溪当水池,玩锦鲤;房子中间还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立着石头和花草,四周是弯曲的走廊,可以边走边欣赏。台湾奇花异草多,外国人大多叫不出名字;至于后花园,和前花园差别很大。来到这里,我的视野和心灵仿佛豁然开朗,绿色的花园仿佛与外面的群山相连。据说后花园没有外墙。因为山谷就在眼前,每次下大雨的时候,溪水就湍急,经常冲到房子前面。所以建一堵墙,很短,只防水,不叫遮挡视线;大千先生还在花园的高处设置了两个小亭子,以原木为柱,以棕榈叶为顶,这样他就可以坐着观看山川、溪流、灯光、晨光和暮光,以及树上的飞鸟。
大千先生说:“我看到的都是我的。”
这个后院一定是大千先生走神的地方。在园林建设中,大千先生长期以来都是自然的,只是稍加修剪,就像他的泼墨山水一样。公园里的地面遵循自然的水平,开辟出小路,蜿蜒曲折;植被完全靠野长,只挑几朵奇花异木种植;水池利用地面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进入。大千先生的母亲曾经告诉他不要抬头看月亮,所以大千先生经常用这个池子里的月影来看月亮,因此得名瀛娥池。e是个好嫦娥。
院子里有一把长长的木椅,造型奇特,靠背鼓得像个球。后仰很舒服,尤其是老人;这是大千先生四川老家特有的椅子风格。每次画久了背都会疼,就来到院子里坐在这张椅子上,一边休息一边欣赏树木山川,吸收天地之灵。
经过深思熟虑,大千先生对这个后花园的想法真的很棒。院子外面是一个自然世界。矮墙不隔断自然,园内外氛围浑然一体。房子里面呢?以及这个世界的生活和大自然的野性。无论从里到外,陈方都喜欢奇怪的木头和石头;墙上挂着一排手杖,没有一根是嵌玉覆金、配有龙头豹头的名牌手杖。山中所有的老枝,谷腾,长泾,竹耕,都承载着自然生命的情感与美好。这种美和情影响了他的画,一定是好风景。
大千先生的工作室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大千先生的故居是他死后(1983年)由家人捐赠的,现在由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莫亚精致的房子里一切如常,家具一如既往的好,纸墨砚都在老地方,仿佛大千先生有事暂时出去了。
画室里最让我注意的是,大千先生的画下面有一个高约20厘米的小木凳。四川人矮,大千先生每次画大画都要踩在这个木凳上。他在台北的摩亚精舍住了70多年,但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泼墨泼色的画作。画室里挂着一幅画,大千先生双手捧着一支巨大的钢笔,站在木凳上泼墨作画,妻子在身后扶着他的腰。我也注意到了,画上面铺的纸上有水的倒影和反光,说明他的水墨画用了很多水。水多了墨活,更自然了,出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场景。应该说,这张照片揭示了大千先生泼墨泼色的精彩画作的“秘密”。
当然是他的故居透露了大千先生的艺术“秘密”。大千先生在巴西生活的时候,美国的巴德花园和桓伊寺都是他自己设计的,这座“叶落归根”的莫也好房子,也是他倾注心血的。由此可见,不仅是他的品味、审美、修养、气质,还有他的自然观、人生观、精神至上观。这是他的精神窝和精神床。他花了很多钱建造莫也的豪宅,很多奇石从巴西、日本、美国高价运到台湾。但是在这里——财富变成了美丽。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也没有庸俗的器物和色彩,更没有文化的展示,只有自己的气质——对自然和艺术本身的真实崇拜和向往。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40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画作堪比洛阳纸贵的张大千,突然去了西北的敦煌;连续漫长的两年,我整天在破败的窑洞里爬上爬下,给窑洞编号,请藏族画家帮忙做颜料和画布,背着油灯在漆黑的窑洞墙壁里临摹被历史遗忘的伟大艺术珍品。
现在把敦煌的大千先生和这里的大千先生结合起来,就能体会到一个大师的精神基础,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艺术灵魂。
这里所有钟表的指针,总是固定在他出发的那一刻——1983年4月2日8点15分;他的尸体葬在后院的梅林;然而,我们可以在莫亚的精致房子里看到一切,这影响了我们的精神。
这就是故居的意义。艺术家往往把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无形中放在里面,看我们能不能找到。
我相信我已经理解了莫也京师的张大千。
(来自中国艺术报)
标题:[陇文化]【文化·作品】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化·文摘】眼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