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文摘】想起“五世而斩”的断语

[陇文化]【文摘】想起“五世而斩”的断语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03 12:32:02 阅读:

本篇文章1222字,读完约3分钟

鲁贤生

有时候你去拜访,会感到无尽的沧桑。我的家乡山东省嘉祥县有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墓群石刻,建于东汉桓、陵时期。石雕人像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建筑雄伟,是中国东汉石雕中保存最完好的艺术珍品。石雕位于县城以南20公里的五指山村。当年武氏族代在朝鲜任侍郎,可见武氏族在当时的显赫。但是现在,我去村里参观的时候,没有吴氏后裔。没有人了解当地人,文献上也没有记载。武氏族迁徙到哪里了,还是残存的血脉被切断了?

[陇文化]【文摘】想起“五世而斩”的断语

由此可见,在朝鲜做了几代高官的吴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制作这些画像,并在墓中埋葬了几十年,为的是让丰富的生活流传千古,给后人留下一段耀眼的历史,让后人铭记先人的光辉。但是,历史并没有像吴氏族人的愿望那样发展。恐怕吴的祖先从来没有想到,今天他们的墓地里连一个供奉香火的后代都没有。

就在我们村的西端是冉子庙和他的坟墓,七十二位著名的孔子圣人之一。寺庙前只有十个人能抱两棵古柏。据说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祠堂和墓地都建在这里,保存完好,他的一些后代也应该住在这里。然而,在我的家乡几十里之内,却没有叫冉的人家,更没有冉子的后代。那时候冉家把孩子送到孔子那里读书,家里一定很有钱很有钱。冉子,因为成了孔夫子的大秀才,在这里立了一个祭坛,教他读书,他的书继续着。冉家是多么辉煌灿烂啊。然而时至今日,面对这个仅存的历史遗迹,想象冉氏家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令人惋惜。

[陇文化]【文摘】想起“五世而斩”的断语

我也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介绍了山西榆次长家庄园。清康熙年间,昌七祖常金泉开始经商,八祖常威带领万基、万达九代从事商业活动,使昌家成为晋中显赫家族,晋商强势势力,开始大规模修建住宅大院。常湾在车辆村建有南祠堂和荣石堂,以村西南为轴线,向东、向南发展;昌万达在村北修建了北祠堂,确立了天下和庙堂,由东向西修建,形成了新的街道,俗称后街。从清康熙时期到光绪末年,经过200多年的建设,昌家建成了东西南北两条街。街道两旁是深宅大院,一排排的露台亭阁,相映成趣,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占地100多亩,建筑40多栋,房屋1500多间,使原来的四个自然村合二为一。有句话叫:乔家有个院子,昌家有两条街。当时常家的建筑规模被称为三金居民楼之首。

[陇文化]【文摘】想起“五世而斩”的断语

但就是这样一个宏伟的建筑群,短短百余年的历史,当年人丁兴旺的频繁家园甚至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的常家庄园已经没有常家的后代了。

面对这些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人和家庭,我想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也想起孟子说的君子荣休五代之后;反派的判断也是第五代砍的。

圣人的话和百姓的箴言其实是一个意思。再能干的人,再高的权力,再多的收入,再显赫的名声,代代相传都是徒劳的,因为历史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洗牌,重新安排生活的秩序。

想到这些,我不禁为那些千方百计收受贿赂,买房子买土地,想永远保有自己财产的人感到悲哀。所以我想提醒那些因为一时的贫穷和逆境而失去斗志和希望的人,不要向一时的困难屈服,不要怀疑历史的正义。

(摘自《北京日报》,2014年2月27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想起“五世而斩”的断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