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林散之作品价格日益飙涨 “谈书法”精品曝光(图)
本篇文章963字,读完约2分钟
林散之《谈书法》。
林散之的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日益飙升,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南京人周先生昨天展出了一批书法作品,这的确是一件珍品。这部作品不是唐诗宋词、诗词等常见的题材,而是一部轻松谈及书法创作中“法的需要”的作品。
收藏家池成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看了这幅作品,非常惊讶。在展览的时候,浓郁的书卷气扑面而来。尽管有多年的降水,这一卷看起来仍然很新鲜。在卷上,林老写下了他对书法创作的深刻理解:“筋骨不是笔生的,笔能损其利;骨肉非墨生,墨可增可减。虽然一个能被输送的中心有很好的失败,但一个不能成为好的中心也是自卑的。利弊的根源就在于此。肉饱满灵动丰满,肌肉墨汁滋润。它很美,但很丰富多彩。”在72个字里,他谈到了使用笔墨的重要性,以及他一贯强调的“运中峰”。最后上升到审美的追求——“美就好,但要婉约”。可见他高度重视书法的“润色”。
文后有“长安同学留念”,应该是林老弟子的手稿。林是个老学究,总是因材施教。往往同一个问题,陈述或侧重点不一样,或者角度不一样,但却生动简单易懂。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林老的各种书法作品,但大多是唐诗宋词等现成作品,自己创作的作品,尤其是书法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张二斌在采访林老同学时了解到,有着丰富书法经验的林老经常和同学用笔谈书法,但大多是用硬笔甚至铅笔写在小白纸条上,有时还会边捡废纸边写。“不要一时成名,而是站出来长生不老几百年。如果你渴望成名,根本没有功夫,几十年的成名已经过去了。”他给张二斌讲的关于画家和画工的修养的话,都是写在纸片上的,并不是写成完整的书法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论书法》这篇书法文本也有“1974年3月南京聋哑人”这句话。林老为什么自称耳聋?原来,当林散之1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家庭生活很困难。1966年,69岁时,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林伤心得失去了耳朵。那一年,“文革”爆发,林一个人住在南京,带着孩子在南京、扬州、乌江之间奔波,经历了七年的流浪生活。1970年除夕,他在吴江镇浴室洗澡时,不小心掉进了开放式游泳池。他全身被严重烫伤。经过四个月的治疗,他康复了,右手和五指粘在一起。幸运的是,他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获救,还能写字,因为他被命名为“半残老人”。“聋子”这个词可以看作是他晚年坎坷的命运之一。冯,报纸/照片
标题:[陇文化]林散之作品价格日益飙涨 “谈书法”精品曝光(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