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30 15:40:02 阅读:

本篇文章2486字,读完约6分钟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

白天工作繁忙紧张后,也许想静静地听一首古诗,然后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一个提供音频古诗阅读的应用软件,或者关注一个提供相关服务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没事的时候,也许你想练字,但是手头没有笔和纸,那么你可以安装一个可以用手指在移动终端上写字的软件;也许你喜欢万文的收藏,但它比欣赏、理解和购买的渠道要短,所以你可以在网上拍卖平台的许多拍卖行、典当行和画廊浏览和出价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7亿,数据研究机构艾传媒咨询发布的《互联网+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专题报告2015》显示,71.2%的中国网民将通过互联网了解传统文化,互联网已成为网民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目前,关于传统文化的在线软件涉及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传统戏曲、中国建筑、传统医药、民间工艺等多个领域。提供的服务包括信息、游戏、电子商务交易、教育、医疗保健等类型。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在网络时代,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风格,这既是内容,也是传播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顾青表示,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巨大的信息源和信息元素,具有巨大的发展价值,传统文化有多种方式可以发展、激活和重启。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文化传播也必须考虑终端及其用户的接受习惯和体验。

数据显示,在使用传统文化应用软件的用户中,传统文化信息浏览是用户的主要需求点,占61.2%,而传统文化应用工具和教育学习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另外,在用户年龄分布上,26-35岁用户占40%以上,36-45岁用户占24.3%,也就是说80后远远领先于其他年龄段。

文化是从社会的生存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脱离了生存环境的文化是无法生长的。传统文化要更好的传播,就必须让它走进生活,而互联网恰恰是让它走进生活的重要载体。上海民俗学会会长钟福兰表示,比80后更年轻的90后、90后,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全新的传播方式,互联网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

触网,避免过度商业化

传统文化应用软件虽然涉及领域广泛,服务类型多样,但从数据来看,用户满意度不高:在用户中,9.1%对产品体验非常满意,41.3%一般。69.1%的用户认为目前的相关服务商难以复制传统文化,产品缺乏内涵;与此同时,网络平台的杂乱和传统文化信息的错误和遗漏成为密集的缝隙。

在分析互联网加的传统文化产业的困境时,该产业指出,该产业目前的整体状态是缺乏大规模的产业生态。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和发展正处于探索和创新阶段,产业生态尚未形成。R&D产品的创新和运营不成熟,阻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推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和互联网在主体属性和发展逻辑上有很大差异。虽然这两个领域的结合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具有广阔的空市场,但这也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人才的缺乏,恰恰是目前发展不尽人意的关键。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事实上,社会发展越快,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就越大。然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另一个隐忧逐渐浮出水面,传统文化在网络平台上的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有效传承和传播,但过度商业化会偏离和破坏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能否普及,其普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统文化能否应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些问题不是一般人自发阅读三字经,参加国学培训班就能解决的,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内在和本质内容必须存在,没有这些,传统文化就不能被视为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小芳。

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

李顺是一种生活日历工具,集日历、万年历、指南针、黄历、阴历、法定节假日、日程提醒、备忘录和笔记等功能于一体。它是根据中国传统的择吉文化典籍《解经验方书》和《玉匣钵》编撰而成。在互联网internet plus)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中,李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择吉文化,还为用户创造了一个整合择吉、日程提醒等功能的工具。截至2015年底,李顺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下载安装量已经超过2000万。在互联网上,仍然有许多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受到像李顺这样的普通人的欢迎。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传统文化应用软件在互联网上的普及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2015中国互联网加传统文化发展专题报告》的数据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大部分手机网民看好互联网加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其中,非常乐观、乐观的手机网民总比例达到68.4%。据艾媒体咨询分析,基于互联网在其他领域的成功整合和转型,用户对互联网plus的推广普遍持积极态度。

现在从行业的发展来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说传统文化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显然过于偏颇。事实上,在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础上,互联网行业也在孕育许多新的分支和新的树叶,赢得更多的用户,使自己的规模更加强大。互联网和传统文化正在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共生生态。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互联网加的餐饮和旅游领域的火爆局面,互联网加的传统文化领域的行业参与者仍然很少,但处于蓝海状态。随着互联网internet plus)政策的推动和对传统文化需求的上升,该行业将吸引更多资本和企业家的关注。在工具应用和信息提供领域,互联网服务商将聚焦传统文化,将互联网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同时,随着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传统文化产业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正在慢慢突破,互联网加传统文化与社会、餐饮、旅游等领域的跨境融合将继续产生新的商业形式。同时,在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整合后,互联网+中传统文化产品的开发、营销和销售将更加多样化,传统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升级。互联网加的链接会使一些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传统文化形象更贴近用户,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以版权经济为核心。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布局传统文化相关领域,包括网络文学、数字音乐、影视、手机游戏等内容领域,以及内容制作、演艺明星、衍生产品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未来,基于知识产权的用户运营模式也将在互联网加传统文化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内容产品的质量将成为决定行业和市场发展水平的关键。

[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标题:[陇文化]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互联网和传统文化“屏”上共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