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 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陇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 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01 15:20:02 阅读:

本篇文章4337字,读完约11分钟

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翻译了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等文化推理小说。其实我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翻译家,还是一个研究者。与很多人不同,我在做研究和翻译的时候,总是强调立足本土文化,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问题。

事实上,梁启超等许多先行者和翻译家都有着强烈的文化意识和翻译意识,从不满足于把一种语言的文学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文学。

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在梁启超出版的《论小说与集团治理的关系》中,他提出了要想提高集团治理,就必须从小说领域的革命入手,而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从新小说入手。他强调小说在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并将经世致用的思想演绎到极致。

此外还有鲁迅、瞿秋白、茅盾、巴金、郭沫若等。都以忧国忧民、改造社会为目的进行文学翻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翻译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成就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盲目的汉译英,却很少进行汉译英;致力于国外学者的翻译研究和教学,但很少从理论上梳理和解读国内著名译者的翻译实践;我们在翻译中注重如何重视外国文学和文化,如何忠实于外国文本,如何在翻译中尽可能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却较少关注我们翻译活动的重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信心和文化自信。

[陇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 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为什么美国,英国,圣诞节要这样翻译

记得几年前,我写过一系列文章,讨论文化自信的问题。在我看来,文化自信不是要去对抗外国的文化体系,而是要有自己的东西。但现实中,我们在研究西方文化的时候,有时候会崇拜得太多。

例如,过去的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国。这种美化翻译包含了译者的文化身份,是一种向上的翻译,意为国色天香船强炮利。其实这个词如果真的按照发音翻译,应该翻译成金额。

同样,大不列颠可以按照音意结合的翻译方法翻译成大不列颠,但我们可以翻译成大不列颠。这个翻译的初衷恐怕是想让人知道这个国家太伟大了,不可颠覆。

至于中东,翻译成中东没有错,但是我们用中东这个词就有问题。在欧洲眼里,中东就是东方,离他们不远,当然是中东。但对中国来说,中东显然在西方,在我们古人眼里,有西域。

远东是西方国家向东扩张时亚洲东部的总称。他们以欧洲为中心,把东南欧和北非称为近东,把西亚称为中东和远东。远东的概念一般是指今天的东亚(包括俄罗斯东部)、东南亚、南亚,即东边是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北边是澳大利亚,西边是太平洋,南边是北冰洋。

坦率地说,当我们在近东、中东和远东使用基于西方人视角的词语时,我们显然缺乏对这些词语内涵的透彻研究、话语意识和自我建构。

再举个例子,当我们把圣诞节翻译成圣诞节时,有一个大问题。圣诞节并不意味着圣人。为什么要变成圣诞节?如果你是基督徒,把这个词翻译成神圣几乎是不合理的。但是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没有理由一起谈论圣诞节。以前老人们翻译成圣诞节,我觉得可以接受。

基于西方的翻译有很多例子,不仅是词语的翻译,还有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很多译者抱着欧美文化中心的观念,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知之明和自信,甚至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卑。他们羞于翻译自己的文学文化作品,也羞于介绍自己的文化,比梁启超的翻译差远了。

中国人说一点有中国味的英语不是很有趣吗

我们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英语老师经常批评学生,说他们太中式英语,这叫中式英语;经常发音不对,语调不对,或者单数复数不对,时态不对,搭配不对,总之就是不对。

但是你想想,中国人说一点中国味的英语不是很有意思吗?不管你说得多地道,英语世界里还有说地道英语的人吗?他们真正缺的是既会说英语,又有中国文化和文学背景,有中国元素和积淀的人。在我们翻译界,就是缺少这样的人。

还有人经常批评中国学生或学者,希望他们用英语思考。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英语?如果需要用英文写文章,一定要用中文思考,用英文写,否则没有意义。

为什么?因为英语世界的人想看到我们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思维,不一致的地方需要沟通。

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抱怨西方汉学家在翻译中国经典时不忠实、不准确。众所周知,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自己的文化自信、自我意识和西方社会的需要,但我们过多地从字面意义和机械对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技术判断。

当然,译文对原文越忠实,越有吸引力。但是走出中国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厢情愿,也不是一蹴而就。对此,我们应该承认和接受,通过逐渐积累,促进中国文学和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事实上,中国文化经典不仅承载着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也承载着中国的文艺、美学、价值观和世界观。文化典籍的翻译应忠实于传递原文的文本信息,尽可能再现原文的诗性特征和审美传统。

以简短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为例,这样一部经典文本的翻译,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到忠实,才能算是好的翻译。三字经每行三个字,每首歌四行,是韵体。翻译时很难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之完全对应,这也是三字经翻译和介绍中最大的挑战。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就翻译了《三字经》,后来俄国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相继翻译介绍。虽然他们大多把《三字经》的书名翻译成了每行三个字的经典(书),但没有一个译者真正遵守了每行三个字的规则,导致书名与内容严重脱节。

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更多的是一种口头的翻译和阐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原文相去甚远,更谈不上深刻的忠实。它们不够简洁中肯,没有保留原文的韵味、气质和风格。

不难看出,我们不能指望西方汉学家写出真正让中国人满意的经典译文。在充分发挥外国翻译力量的同时,要培养具有文化责任感和翻译意识的翻译人才和翻译团队。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考虑的是让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走出去,而不是整容、讨好甚至削足适履,更不是势利和被外人牵着鼻子走。

莫言的作品走向世界是因为译者随意增删改吗

一百多年来,西方汉学家的翻译观念一直在不断变化,一个大趋势是越来越忠实于原文,越来越保持陌生化效果。背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了解中国的本来面目。

几年前,当人们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们会列举各种理由。比如有人说莫言研究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严格来说,这个理由并不成立。莫言是一位伟大的读者,他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也汲取了西方文学的合理成分。

还有人说莫言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葛浩文翻译的好。确实如此。但也有学者认为,葛浩文是一种随意增删改删的模式。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我对比过葛浩文翻译的100多万字,可以肯定他其实是非常忠实于原文的,甚至到了逐字逐句的地步。

据说葛浩文随意增删改删,主要是因为他写给莫言的信。葛浩文在信中说:我想删掉《丰乳肥臀》中的一些文字,有些文字需要修改。在某些地方,可能需要采用额外的翻译方法。你觉得可以吗?莫言回应:这和我没关系。你想怎么转都行。结果大家都把这当成了随意增删改的铁证。

然而,我们应该反过来看。正是因为葛浩文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译者,所以任何增删改动都会征求原作者的同意。这正好说明葛浩文很严谨,不轻易增删改。

从这个故事来看,要真正把中国文学和文化推向世界,就必须统筹安排,整合和优化翻译资源。同时,要转变观念,认识翻译与翻译的本质区别,形成翻译意识。作家和译者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使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得更远,为学术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当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还要有深厚的双语基础和社会责任感。莫言从他的家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其他文学经典中学到的东西比从他的前辈和欧美同行那里学到的要多。莫言的作品植根于故乡的土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同时又兼收并蓄,这是他的作品走向世界的深层次原因,也应该是我们翻译和介绍什么、如何翻译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陇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 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文学创作要立足本地,文学推广怕巷子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家主动向西方作家学习,大胆地将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因地制宜地推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问题、关怀心灵的好作品。但是中国文学的国际话语权还是比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就像武侠高手不说自己是哪个流派的,不容易被武侠接受一样,所以编剧似乎也有这样的心理。莫言到了美国,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福克纳的墓碑上烧了一炷香,说你是我的老师。这一方面说明了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某种开门心理。

同时,酒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在全球化时代肯定是过时了。如果莫言的作品还在闺房里养着,没有电影《红高粱》的大力宣传,没有十几部外国译作,没有媒体的广泛报道,恐怕酒只会藏在高密乡的地窖里。

中国像莫言这样的酒不在少数。多年来,中国文学做了大量的对外工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作家写作的目的是刻意满足西方读者的单一口味,明显是在树中求鱼,忘记了西方读者和我们一样有着丰富的审美追求;有的作家甚至拿诺贝尔奖写作,更幼稚。恐怕他们连诺贝尔奖的标准和演变都不知道。

十几年前《三体》连载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这部作品会在全世界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更没有人想到它会受到这么多西方读者的青睐,获得雨果、银河、克拉克等诸多奖项。翻译质量本身无疑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市场因素越来越不可忽视。随着文化商业化的深入,市场因素对文学作品的传播影响更大。为了使中国文学和文化更快更顺利地走向英语世界和世界各地,适当的宣传和正确的推荐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陇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 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比如麦家的《解密》在海外的走红,与出版公司、媒体等各方对原作者和翻译的大力宣传密切相关。《解密》英文版由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和美国Le Straus Giro出版公司联合出版。它在35个英语国家同时上市,很快赢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在美国亚马逊世界文学排行榜上,这部作品排名第十,被老杂志《经济学人》选为年度优秀图书,从而成为企鹅经典图书馆迄今为止唯一入选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结果,麦家成为第一个被选为企鹅经典的中国当代作家。

[陇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 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总之,我们的文学和文化要走出去,就要翻译成外语,但不要一味的迎合,尤其不要仅仅满足于英语世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国外读者口味的变化,中国实力的增长,是时候说自己的话了。要以文化发展和民族交流为重点,用好的原著和好的译作把中国故事讲好。

简而言之,我们应该自觉、自信、自由、自由地翻译和介绍外国,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和文化平等交流,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共鸣和共识。

(朱振武,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世界文学研究论坛主编。出版《汉学家的中国文学翻译教程》、《聊斋志异的创作演变及其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等15本书,编辑50余种,翻译30余种。(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 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