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称呼惹的祸
本篇文章1032字,读完约3分钟
古代人讲究伦理,克己,一言一行都要以礼义为基础。因此,人们在相处时,应该按照身份、资历、年龄的顺序相互称呼,以示尊重,这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适当规范。不重视一个头衔,不仅会获得不尊重尊长、不尊重言行的名声,甚至会生出事端。
五代时期,张佗是南唐的一名官员,并一度声名显赫。有一个叫张彤的学者,他依附张佗的远房表亲,为的是当官升迁。每次去张佗,他都恭恭敬敬地称张佗为叔叔和表弟。后来,张佗参加了科学考试,他的地位与过去略有不同。当他再次见到张佗时,他改名为叔叔,自称是侄子。后来,当张彤成为一名官员时,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张佗作为他的兄弟,并声称是他的兄弟。当张彤掌管国家大事时,他不再与张彤讨论他的表弟,而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小官员。这一系列随身份而改变的头衔让张佗感到羞辱,所以他深深地恨着张佗。不久,南唐被北宋所灭,张佗和张佗都去了北宋做官。张佗找到一个机会向法庭报告,张佗写的一篇文章包含不忠。最后,张越不得不通过广泛引用经典来为自己辩护,并且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证明自己。
无独有偶,北宋历史学家刘攽生性机智风趣,经常和人开玩笑。有一次,刘攽取笑蔡政总理的名字,并当着他的面称他为“倒吊蛤”。蔡是福建人。蛤蜊在当地被称为“壳菜”,反之亦然。蔡真是怒不可遏,恨之入骨。刘攽急促的呼吸给自己以后带来了很多麻烦。
最著名的因称呼不当而引起麻烦的例子是唐代诗人崔涯。根据《爱情简史》,崔涯的妻子永世是扬州综合学校的女儿。她举止优雅,温柔贤惠,夫妻关系很融洽。雍家看中了他的文采和诗名,把女儿嫁给了,并给他很强的经济支持,让他安心读书。然而,很久以后,崔涯忘乎所以,经常叫他的岳父“老勇”。雍总学堂一开始反抗,但有一天终于勃然大怒。他把女儿叫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剑,然后对崔涯说:“我是个生在河朔的粗人,一辈子只会骑马打仗。我本来有个女儿,应该嫁个军人。但是,我痴迷鬼,喜欢文人的浪漫情怀。所以才有今天的成绩。真的很后悔。既然女儿嫁错了人,就不能再嫁了。她将来会出家,进入空门。谁要是敢不同意,我现在就杀了他。”说完,立刻让女儿剃了头发。
崔涯痛哭流涕,但他没想到自己平时的言行会不敬,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其他亲戚都在一起哭着哀求,但是勇总坚定了,一切都在所难免。作为最后的手段,崔涯写了一首送别诗并送给了他的妻子。诗曰:“陇上溪分春,断肠泣不成声。姮娥一进宫,吴夏钱球空白云。”被称为“送别妻子”的七大奇迹也成为著名的诗歌。(摘自《友谊日报》,2008年10月14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称呼惹的祸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善良的得与失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官员没让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