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漫话驮轿

[陇文化]漫话驮轿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28 15:52:02 阅读:

本篇文章2914字,读完约7分钟

抬轿子在兰州俗称甲窝子、甲窝子、轿窝子、、、范,南方人称山斗。兰州有点简陋,但是有网兜,实用;两个地方都是骡子驮的。这是因为驴很会爬山,但是它太小了,承受不了轿子的重量。马虽然高大,但力气不持久,生性机警。遇到麻烦,它会尖叫,会跳。被称为疯马,难以控制。骡高大健壮,经久耐用,天性温顺,用料少,所以抬轿子一定是骡子。但是,抬轿子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上世纪80年代,央视播出电视剧《罗宾汉传奇》,里面有一个贵族坐驮式轿子进山的镜头,但是英国的驮式轿子满是洋气,却没有网兜,两头骡子也很嚣张。中国人和英国人,分别生活在地球的东方和西方,发明了背驮式轿子,说明人类在一定时期有着相同的思维。

[陇文化]漫话驮轿

兰州地区的背驮式轿子比较简单:两个健骡一个接一个扛着圆顶形轿子,跟班走在前面骡的左边,扶着铁控控,爬黄土高坡。这种背驮式轿子的主体是圆顶窝棚式的,轿子下面有个网兜;马鞍又宽又长,所以单位面积的受力较小,可以保持骡子的体力,保护其肌肉不受磨损。

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作者的先辈们曾经从兰州搭乘一辆背负式轿车,逃到外地保卫空.据报道,背驮式轿子,俗称架巢,用两根长椽作为轴,中间各有一根横杆作为轿子底部的框架。在轨道之间的轴上,等距离放置三根揉成半圆形的木棒作为支撑,上面放一个垫子,使前面有屋檐和树荫,外面覆盖毛毡或布,形成圆顶形的轿子。在车底的边框上,放着一个“靶心”(菱形)图案的网兜,下垂如窝。乘客先在网兜上铺上粗布,以遮挡灰尘,然后将行李和东西一件一件地放好,使其与熨斗平齐,再在行李上放上毛毡或床垫。轿子可以坐四个人,两边各两个人,以保持平衡。乘客可以坐着躺着,很舒服。三个人骑的话,只有一边,你就可以收拾行李,获得平衡。两个脚户,都在轿子的左边,控制和控制一前一后步行。以前技能高,指挥方向高;注意休息,角落最重要。骡子是由脚夫驯服训练的。他们可以稳定轿子,沿着木桥小心过河。炎热的夏天,打开轿子后面的席子,架起帘子,前后通风散热。严冬,乘客们被被子围着,手里拿着铜制的手炉,燃着青海大同产的无烟木炭,火力经久耐用。热茯苓茶用瓷茶壶冲泡,用棉盖包裹,再放入竹篮中,既温暖又安全;藤酒笼里装的是肉丁和酱炒笋。住酒店的时候,乘客从酒笼里舀出咸菜,调过来陪餐。

[陇文化]漫话驮轿

民国时期,兰州对轿子的描述很多。1919年,原清举人、南京国学博物馆教师程先甲受甘肃巡抚张广健之聘,乘骡车从北京到包头,再乘船回黄河到银川,再乘“山兜”到兰州。程《从龙纪行》注曰:“软轿以芦苇席作之,谓二骡山兜。”“山兜”是轿子。1927年,甘肃省教育厅厅长马贺天赴青海考察,撰写了《青海西北考察记》。上面说马贺天一行人租了一架飞机从兰州经红古去西宁。马见巢鲜,便详细讲解其结构:“造巢者,用两根木杆,顶端扎席棚,底部扎绳,装物,再盖褥,可坐可卧。木杆两端有横杆,两只蝎子摆在前面,是西北地区最舒服的旅行工具。”1929年陕甘大旱,临夏绅士张健等人从兰州取道七里河尖山子到临夏救灾,也带了一窝。当地的空人民公司已经习惯了。所以他在《民国十八年临夏赈济日记》里只写了一句:“出山镇”。“紫山”是甲窝子的别称。轿子像一座小山,升到骡子背上,这似乎是它名字的由来。

[陇文化]漫话驮轿

林,第一位留美女飞行员,新加坡华侨,“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只身视察西北,号召开发大西北,为抗日大后方做准备。1932年1月17日,她从兰州到西宁考察,花了25元银元,雇了一个带窝的旅客。她认为“窝是北方路上最舒服的骑行”,并描述了它的形状:“用一根木杆2,在上面搭一个凉棚,下面用一个绳网,用两匹驴(骡子)驮着,比如一辆南方轿子。行李放在座位下面,床上用品放在上面。它可以坐着躺着,走路就像一张床。”它还描述了这种感觉:“如果颠簸摇晃,于洪波就有一艘小船在漂浮。”1934年,《申报》在西北接受陈赓亚来采访,撰写《西北考察笔记》。5月21日从兰州去西宁,雇天成店搭窝。他这样描述:“甲窝子里的一颗杉木种子,被两头骡子牵着小跑,中间背着双杠和轿子,顶上有帐篷,底上有绳兜,可以用来摆箱子和席子,让人坐卧其上。”陪同陈的是英美烟草公司的6名销售香烟的员工。其中两个是英国人,一个是英国一个旅长的儿子,一个是资本家,被任命为天津、张家口分公司经理。他们雇了五个摊位和十多匹马来运香烟。1935年,无锡人侯宏建受江苏省教育厅的指示,到西北考察教育,写了《漫游西北》。5月31日,侯从兰州飞往西宁调查。6月3日,侯用银子和17元雇天成店搭窝回兰州,却只有一户。青海省教育厅厅长谭克敏说,两脚是必须的,因为一个人管不了两头骡子。过去,在离城市不到10英里的地方,有人在翻车时受伤。但脚线说谁也不能加,于是谭派人骑骡子送他走。侯想,1918年从陕西华阴到河南观音寺,带了一窝,这次不妨再来。但在三十里之内,后面的骡子突然绊了一跤,前面的骡子跳了起来,轿子向右倾斜,试图摔倒在地。侯政躺在轿子里。随行人员赶紧下了骡子,帮了他一把,但他没办法。他把路过的两个搬运工叫了出来,联合起来帮助他,最后得到了纠正。侯虚惊一场。

[陇文化]漫话驮轿

顾颉刚在《西北考察日记》中记载,1937年10月29日,顾在学习西宁教育后,想从华龙、循化经临夏返回兰州,想搭窝,但脚线“要价到一千块钱,超出了我这一代人的能力。”1938年7月13日,顾视察下河后,有机会“迷游”。范,两匹马(骡子)抬的轿子也叫一窝。他个子很高,他的丈夫(足户)蹲下来,踩在他的肩膀上。风扇轻的话,两边倾斜,三四百斤重,行李东西都要放在上面,坐着的身体会越来越高。这一次,我去年离开西宁的时候想带,没拿到。”1939年,中国银行高级职员李·游历西北,撰写《西行杂记》。5月13日,我从兰州旅行到了临夏和夏河。甘肃邮政局长李、李雇了两个窝点,两个警卫骑着两头骡子陪我。李写道:“夹窝子,又名,是中国西北山区公路上最舒适的交通工具。是一个用木条做成的摇篮状的篮子,上面用木条支撑着一个覆盖竹席的架子,上面左右两边都覆盖着,背面用竹席覆盖,顶部前方稍微延伸出一个小竹席,避免太阳从正面晒人。篮子的两边连着两根木杆,木杆的两端用皮带和绳子绑着,也就是装在两头骡子的背上,就是一个窝。因为骡子跟不上彼此的步伐,坐在窝里就像睡在孩子的摇篮里,往前走。有时候上山下山,骡子都是上面扬一扬,下面扬一扬,就这样来回摇摆。那时候,坐在里面不容易。我们为随行的警卫准备了另外两只动物,等等。如果我们坐在窝里累了,也可以和他们换成骑牲口,而不是走路。

[陇文化]漫话驮轿

清末中国的明信片,近几年出版,里面有一张以“甲窝子”为主题的明信片,就是抬轿子。它是用手写的英文仔细辨认的,邮戳是1908年8月26日邮寄到北京的。编辑的解释文字是:“马上抬到口外的轿子,因为戈壁沙漠上的石头里有太多的马车走不动了。”仔细检查,但两头骡子,一前一后,扛着轿子。轿子的前门打开,左右窗户都镶着玻璃,整个轿子都盖着呢子。骡子结实,饰有流苏,颇为奢华。脚用者(司机)在轿子侧面后面,只看到棉裤臃肿打补丁,反差极大。所谓的戈壁沙漠,不过是一片荒芜的沙滩,上面有些石头,并不妨碍马车行走。背景中有一座远山,说明轿子是走山路的利器。山西还有抬轿子嫁人的习俗。

标题:[陇文化]漫话驮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