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保护好民间文艺这袋“脐带血”

[陇文化]保护好民间文艺这袋“脐带血”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30 14:40:07 阅读:

本篇文章1293字,读完约3分钟

【守护民间文艺瑰宝】

6月16日,北京大学82岁的退休教授段坐在电脑前。这一天,他计划下载6月14日和15日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第九届代表大会的所有相关信息,以便仔细研究。段从事民间文学艺术教学几十年,对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了如指掌,在民间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这个国家最稳定的文化基因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段认识到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艺术的基础,民间文学是文学的始祖,其历史比作家长几十倍。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一直占有崇高的地位。《诗经·国风》、乐府民歌、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等中国古典作品,都是后世文艺工作者创作时学习的典范。古今中外一流诗人作家都重视学习民间文学,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民间文学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文化基因。有了它,一个国家可以知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去哪里,以及以什么方式更容易站在世界各国之间。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员李源指出,民间文学艺术也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血液。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外来文化如何冲击,自己的传统如何失落,只要这袋脐带血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个民族的传统即使命悬一线,也能起死回生。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很难看出它与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道德建设和协调发展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实际上,民间文艺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道德标杆,是一个国家创造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重要参照物,是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陇文化]保护好民间文艺这袋“脐带血”

文化艺术的历史见证

李源介绍,近年来,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收集整理方面,一批珍贵的民间史诗和叙事诗如《鸭绿王》、《庄子·鼓壶歌》等相继出土,丰富了中国诗学宝库;在民间文学数字化方面,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建立了9亿字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收录了1949年以来中国出版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书籍6000多册,为今后中国艺术文学的创作和改编保留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陇文化]保护好民间文艺这袋“脐带血”

据李源介绍,对传统村落的调查,我国节日在全国的推广,剪纸、唐卡、年画等民间工艺图集的出版,为当地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也为当代民间艺术家的创作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刚刚当选中国民主民生协进会第九届副主席的李源意识到,作为一个拥有2000多个县级协会的半官方组织,中国民主民生协进会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作为非政府组织,其学术活动不能获得政府的资助。而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艺术发展基金等社会基金的有限支持,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中国民俗志》(县卷)、《中国传统村落民俗志》的编纂、民间艺术保护工作者的专业培训等许多与传统文化保护相关的重大项目因资金不足而被推迟。

[陇文化]保护好民间文艺这袋“脐带血”

在李源看来,目前大量的专业人才闲置,许多民族文化遗产不能及时得到妥善保护。与国外以民间组织为主的文化遗产保护相比,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并没有有效利用民间组织这一有生力量。其中,制度建设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瓶颈。李源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

(记者刘斌)

6月27日,从甘肃省考试院获悉,甘肃省普通高校2016年招生简表已排定。

标题:[陇文化]保护好民间文艺这袋“脐带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