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古都风物:单士元和他的日下旧闻
本篇文章1957字,读完约5分钟
初冬的北京,有一种苦涩的空气。即使雪还没有下来,狩猎风吹在脸上,冰冷而痛苦,但也有自己的干意境。然而,在一个装有暖气的房间里,或者在一辆装有空的汽车里,很难理解它是又冷又干的,也就是说,在街上行走,因为街上的汽车来来往往,不管是冷还是冷,但一点也不清楚。要发现老北京的魅力,现在最好去的地方是故宫。趁着一个非假日的早晨,阳光斜照的时候,这个时候游客并不多。如果刻意避开那些旅游团的固有路线,走到书画馆之类的地方,根本没什么人。此时抬头,红墙青砖,你脚下是历史沉淀下来,被踩得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方。长廊上悠闲地站着几个大水箱。一阵风吹来,顿时有了一次北京的魅力。
这种北京,这种故宫,曾经是单士元写的活物——1962年,单士元为吴晗主编的《历史知识小丛书》写了《故宫史》。虽然只有两万字,但作者本人虽然相当不满意,还是委托女儿在晚年完成修改补充工作。然而这本小书却成了故宫最早最畅销的书籍之一。结果书没看到,居然把故宫转了半圈。站在正在举行故宫南迁文物史料展的塔上,看着远处络绎不绝的游客,不禁赞叹起单士元。
1924年11月,溥仪皇帝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一个月后,18岁的单士元带着“清理房间和善后委员会”进入故宫,担任文员,参与检查文物。不同寻常的是,在随后的74年里,单士元学术生涯从未离开过故宫,后来成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成为一代建筑与档案学者。《单士元集》共4卷12卷,千言万语,是单士元一生潜心研究故宫的文集。
这本书,当然,终于读完了。单士元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学会的早期成员之一。他很早就致力于明清建筑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在一部文集中,明清建筑史料的考证占了绝大部分。第一卷《明代宫苑图考》呈现了故宫的早期面貌,而第二、三、二卷的明清建筑史料年表则详细列举了建筑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作品,这些都是努力的成果,自然需要读者去努力学习。特别是《明初京考宫苑图》,面对单士元做的几十张图表,现在去故宫博物院,时代的变迁历历在目。
除史料外,单士元还十分重视建筑技术,文集《历史随笔》第四卷收录了大量关于建筑技术的考证。事实上,单士元是建国后故宫第一次大修的负责人之一。1956年,中央准备修复故宫。当时的故宫,用单士元的话来说就是“我这辈子见过五面旗在故宫飘扬;清朝的龙旗,共和国的五色旗,国民党的旗,日本的石膏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笑话的背后是故宫杂草丛生,满目疮痍。
据说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要求梁思成推荐一个懂古建筑的专家。梁思成说不用到处看。"故宫里有一个懂古建筑的人,叫单士元."。后来,单士元顶住压力,从琉璃厂等地找到了一批懂得古建筑维修的老师傅,甚至确立了“以维修为主,以修缮为主,统筹规划,逐步实施”的故宫维修方针。现在到了故宫,可以重新感受一下北京作为王城的魅力,单士元功不可没。
无论是搜集史料,整理档案,还是研究技术,都是很辛苦的工作,对读者来说大概也不是什么小考验。所以单士元的作品远不如他的故事受欢迎。前几年故宫太和殿开始大修,“溥仪出宫,老人入宫”这句话被很多人传唱,成为传说。而单士元的作品,除了《故宫博物院史》之外,分布很广,大部分只有专业人士阅读。最可悲的是,1997年,90岁的单士元出版了一本诗集《我在紫禁城70年》,提供了许多关于紫禁城的历史考证,但由于他不愿意写一些宫殿的秘密而被出版社搁置,最后在启功和3万元的帮助下出版了。今天,古公研究越来越突出。但是真正愿意像单士元一样努力的人很少。
那天在故宫博物院,也许是有缘,我遇到了一个开了单士元先生很多年的司机。与单士元严谨细致的学术著作不同,单士元在司机的记忆中,是一个奇闻。“故事太多了。如果你能把山老当时说的话记录下来,那现在就是一本很棒的书了。”。单士元死于1998年。几年前,故宫举行了一次会议,纪念老人诞辰一百周年。不可能再听到他的轶事了。但是如果有心的话,还是可以在他的书中找到很多堪比故事、轶事的素材,读起来难免让人心生感激。
比如20世纪30年代《中国建筑学会会刊》上发表的作者系列论文《明代建筑史料》,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包括当时军队和俘虏是如何被征用为王公大臣建立政府的,校长们是如何以次充好,层层转包,甚至谎报工匠带头收银的数量等。,这不免让人感叹历史的惊人巧合。尤其是明万历年间坤宁宫、干青宫的大火,以及此后重建过程中各级官员的明争暗斗,考证得十分生动。当时的工商部主事何盛瑞,被单士元誉为“大工匠”。他没有被点名,但最终因罪离职。
往事已矣。在单士元的书中,故宫数百年的沧桑是旧闻的详细记录。只是这段文字就像故宫那些偏僻的地方。虽然更漂亮,但是真正能混的人不多。然而,当我们今天走进紫禁城时,我们不禁想起了在紫禁城里度过74年的传奇老人。这时,开卷也是一种别样的纪念。
标题:[陇文化]古都风物:单士元和他的日下旧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如何临摹王羲之